东南网3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通讯员 陈季玉 林志杰 文/图)昨日是元宵佳节,在集美区民俗活动不少。
一早,集美街头锣鼓声、鞭炮声,就不绝于耳,一年一度的集美大社刈香巡街活动开始了。吉时一到,大伙抬着“护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等神像,沿街转巷巡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一习俗,在集美大社已经沿袭了800多年。独特的闹元宵活动,丰富了“人文集美”的内涵。
刈香巡游品民俗
集美大社是陈嘉庚先生的故里、集美学村的发源地。在集美的众多民俗活动中,集美大社的刈香巡游祭“开闽王”算是很独特的一个习俗。
在元宵节的前一天,大伙就要开始准备了,集美沿街商户和住家必须准备贡品,临街摆设桌案。
此外,家家户户的门口,还要摆放一个水桶,水桶里头放着一些稻草。在水桶旁边,还要放着几个地瓜或者黄豆。
为何摆放地瓜和稻草?据说,这是为“护国尊王”的兵马准备食物,也象征了老百姓对来年丰收年景的美好祈愿。
万事俱备,就等佳节到来。这不,昨日吉时一到,“护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以及王审知夫人、王审知妹妹、黑面祖师等“三尊王”的神像被八抬大轿请出来,在鼓乐和鞭炮声中,沿街转巷,顺着固定的路线开始了一天的巡游。
集美大社分有十个角落:二房角、上厅角、渡头角、后尾角、向西角、岑头角、郭厝角、塘墘角、清宅尾角和内头角。每个角落都属于自己的宗祠、大旗,每根大旗代表一个角头,旗手必须是上一年刚结婚或刚生完男孩的青年。
中午和傍晚,众神像回到集美大社陈氏宗祠前的广场,接受集美陈氏族亲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乡亲、当地群众的祭拜。
习俗沿袭800多年
据当地老人介绍,正月十五刈香巡游的习俗从古就有,至少已经沿袭了800多年。独特的闹元宵活动,丰富了“人文集美”的内涵。
据介绍,“开闽王”王审知治理福建,特别注重开发闽南厦、漳、泉一带沿海。在开发同安府时,他下榻同安,亲往浔尾(今集美)嘉禾岛(今厦门),后病逝于同安北辰山。
唐末宋初,闽南当地民众在北辰山建广利寺,并为其塑金身,供奉这位“开闽之王”。到了明末,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不少民众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了王审知的神像,也带去了大陆的香火。如今东南亚各地和港澳台以及闽南一带供奉“开闽王”的庙宇不下数千座,王审知成为闽台文化重要渊源之一。
集美当时隶属同安府,陈氏乡亲从北辰山引来香火,将王审知的神像供奉在集美大社二房角的祠堂里,尊其为“护国尊王”、“船灵公”,成为北辰山“分炉”,几百年来一直虔诚地祀奉着。
陈文瑞则是集美大社二房角人,生于公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年间。明朝万历戊午科(公元1618年)戴国章榜公考中举人,明天启乙丑科(公元1625年)余煌榜,进士及第,钦点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令,大器晚成,时年五十有一,成为集美大社高中进士第一人,被称为“进士祖”。
据载,陈文瑞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公正,刚直不阿。集美大社族亲为纪念并鼓励宗亲子弟能多出人头地、学有所成,也在正月十五这天将陈文瑞的神像抬出来供奉,大加膜拜,为族人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