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
关键词1
全国奖项
2014年,市公安局积极选树表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形成了典型选树力度明显、典型模范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集体和个人均收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市公安局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思明公安分局莲前派出所和刑侦大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警务督察支队获得“全国公安机关警务督察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先进个人方面,第一看守所民警王继成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审计处处长黄朝忠荣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交警支队民警刘建设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上图为思明公安分局莲前派出所荣立集体一等功。
关键词2
网络贩婴
2013年初,北京、江苏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以周某为首的“7·03”特大网络贩婴犯罪团伙,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厦门警方按照上级部署,成立了“7·03”专案厦门战区指挥部。2014年2月19日,市公安局百余名民警对先期掌握的19个嫌疑对象暂住地点进行冲击,在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等区,分别抓获严某、罗某等19名涉案嫌疑对象,当场解救疑似被拐儿童3名,缴获电脑、手机、出生证明等大量犯罪证据。警方根据线索开展深挖工作,彻底查明犯罪网络和被拐儿童下落,进一步扩大战果,共有26名涉案对象全部抓获到案,解救6名疑似被拐儿童。上图为民警解救出被拐女婴。
关键词3
换岗体验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领导机关工作作风,2014年3月17日,市公安局启动领导干部“蹲点下所、换岗体验”活动,全局10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两批开展为期一周的体验派出所工作活动,与普通民警同吃同住同工作。通过跟班参加一天派出所值班、参加一天高峰站岗、下一天社区、参加一次集体活动、开展一次谈心活动的“五个一”项目,使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派出所的实际运作情况,体会基层民警的真实工作状态,准确把握基层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发展方向,提高市公安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上图为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峰在疏导交通。
关键词4
反恐处突
2014年3月,厦门警方成立PTU(反恐维稳机动队),公开上路开展武装巡逻。6个公安分局也抽调精干警力组成特警巡逻队,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开展武装巡逻。PTU和分局特警队共有200多人,配备了长、短枪,盾牌等应急处突装备。每天在车站、机场、商业街等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开展车巡和步巡,不仅承担反恐任务,还要承担突发事件处警任务,对涉枪、涉爆、涉刀等突发敏感性案事件要快速到场,先行处理。8月14日下午,市公安局牵头武警、消防、卫生等部门,组织举行2014“蓝盾1号”反恐实战演练,这是厦门历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场景最真实的一次反恐演练。上图为PTU在长途汽车站巡逻。
关键词5
警务创新
2014年,市公安局紧跟信息时代步伐,从实战出发,先后推出了“两级合成作战平台”、市公安局派驻所和市公安局特别勤务大队等三个创新警务模式,在打击犯罪、服务民生上取得明显成效。其中“两级合成作战平台”汇聚各警种精英联合破案,实现全市警情“快打快处”和“打突发、打系列”的预期目标。去年,“两级合成作战平台”共协助破案514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7人,打掉犯罪团伙308个。去年11月17日,市公安局派驻所和特别勤务大队同步启动,由市公安局领导直接指挥,针对社会治安热点、难点实行精确化打击,是厦门警方对社会治安管理推行的一种新型警务模式。上图为民警在整理移动警务装备箱。
关键词6
便民举措
为方便岛外群众就近申请办证,2014年7月1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正式启动岛外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四个区受理出入境办证申请。这是厦门公安机关推行简政放权、延伸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去年12月31日,岛外4个受理点共受理各项办证业务3.7万余人次。去年9月3日,省公安厅推出的“指尖办事、一趟完结”微信便民举措在全省正式启动。群众可网上申办国内出生落户等10项户政业务和民爆物品购买许可、民爆物品运输许可2项治安业务。截至去年12月31日,厦门“指尖办事”申请数1643件,办结数1415件,办结率86.12%,办结率排全省第一。上图为岛外受理出入境办证申请。
关键词7
专项行动
厦门公安机关根据上级部署,先后开展了“剑盾”、“猎狐捕鼠”、“亮剑扫毒”、“猎狐2014”等专项行动,破获一系列重大案件。其中专门打击诈骗犯罪的“猎狐捕鼠”行动,破获年内案件1.6万余起,追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在“猎狐2014”专项行动中,经侦民警5次赴境外追逃,抓获、劝投10名重大经济犯罪在逃人员。为贯彻公安部百城禁毒会战和省公安厅“亮剑扫毒”行动部署,市公安局开展“打击制毒犯罪”、“开展堵源截流”等五大战役,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60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90人,缴获各类毒品153公斤、制毒原料麻黄素近831公斤。上图为民警带回逃亡境外的经济犯罪嫌疑人。
关键词8
交通整治
针对当前厦门道路交通日益拥堵的“城市病”,厦门警方进行广泛调研,深入分析致堵原因,经过科学论证,相继推出“流动执法”、“恢复电子监控记分”、“限时停车”、“110随手拍”等交通管理新举措。2014年1月10日,110指挥中心推出了交通违法“110随手拍”举报服务,“110拍客”队伍人数达到300人,上传各类交通违法87366起。2014年8月11日,厦门交警部门组建了流动执法队,针对随意变道、违反禁止标志标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流动执法。2014年12月,全市恢复电子监控记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多项交通管理措施的推出,有力确保厦门道路交通有序运行。上图为民警严查酒驾。
关键词9
执法规范
2014年,市公安局注重任务牵引问题导向,结合执法执勤工作实践,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等立法工作,确保每个执法行为和执法动作都有章可循。2014年6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厦门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适合特区区位特点,且全面保障和促进全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法规,对于市公安局规范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教科书作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关于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践,都有着较强的引领作用。上图为民警在“九八投洽会”会场外巡逻。
关键词10
大案要案
2014年,厦门警方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积极落实快速反应机制,依托市公安局、公安分局两级合成作战机制,实现多警种快速联动,精准打击,全市公安机关命案破案率达100%,百名民警破获“八类”(杀人、放火、投毒、抢劫、强奸、绑架、爆炸、故意伤害)案件数和破“两抢”(抢夺、抢劫)案件数,均排在全省第一。全市公安机关先后破获“12·18”开枪拒捕案,“闽昌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4·20”跨国走私、运输、贩卖液态冰毒案,全省首起网络恶意攻击敲诈勒索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有效维护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上图为民警缴获用酒瓶灌装的液态冰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