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珠庭的《翔安春色》图局部。
刘丽萍作品《过大年》。 农民画是传统民间绘画的延续和发展,以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具有民族、民俗、原发、原创的特征,是表现地域文化、民间风格的中国绘画。 农民画源于农村,源于农民生产、生活,它既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画面构图大胆、色彩鲜明、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原汁原味地呈现生活本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其中,吉林东丰、陕西户县、厦门翔安、上海金山等地区更被称为中国农民画之乡。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14年,翔安区农民画大放异彩,硕果累累——以农民画艺术形式再度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8米长的农民画《翔安春色》荣获厦门市文学艺术奖美术类金奖,更多地走入人们视野;建立农民画基地,正在着力打造产业化发展样本。 翔安农民画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近日,记者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翔安。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火炎 通讯员 朱毅力 摄影报道) 薪火相传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翔安农民画真正成型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翔安区的梁金城、陈珠庭、陈其园等本土画匠在广阔农村的庙宇、壁砖、宗祠、家具上进行宣传画的创作,并在农闲时开始了农民画的自发性创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翔安的农民画因其“很乡土”,创作题材丰富、艺术风格独特、表现手法大胆,开始屡屡获奖,并在国内小有名气。后来逐渐发展到与吉林东丰、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等地区“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画坛上一种画种,并形成了独特的闽南现代民间绘画。然而如何传承并发展翔安农民画,缓解农民画“后继无人”的问题,翔安一直在不断尝试。 2004年开始,翔安区成立蔡厝小学、舫阳小学农民画培训基地,聘请梁金城、陈珠庭等“领衔”开班传授民间绘画技艺,开展农民画进课堂、农民画夏令营等活动,丰富了农村娃的课外生活,也促进传承工作。 为鼓励农民画创作队伍的恢复和不断壮大,近年来,翔安区更是专门在文化馆成立农民画传习基地,让农民画家有个交流、学习、培训的平台,不少退休干部和教师加入创作大军。目前,农民画骨干创作队伍60多人,参与学习和从事农民画相关工作人数有200多人,先后培养中小学生农民画创作者1000多人,农民画队伍已逐渐呈现出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新局面。 |
相关阅读:
- [ 02-01]黄羲博物馆在莆田仙游成立 博物馆划分三个部分
- [ 01-29]著名画家张维昌刀画作品欣赏
- [ 01-27]画家为追求灵感却沉迷毒品 藏毒于油画后以贩养吸
- [ 01-19]随性小品画价格亲民渐走俏 一至两万元就能买一副
- [ 01-08]厦门涂鸦堂——3D画行业变革者(图文)
- [ 12-31]国际艺术家行列中应有更多的中国画家—著名画家李青松
- [ 12-31]父女画家白羽平、白蒂来厦开展 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 [ 12-24]翔安农民画获国家级殊荣 闽南品牌"非遗"处处开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