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封肉古法拟申非遗 柴烧大缸8小时手艺濒临失传
2015-01-26 09: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用传统的柴火大缸煮同安封肉 用柴烧大缸制作的同安封肉更为原汁原味 海西晨报讯(晨报记者 陈雅玲 通讯员 何东方)您知道吗?想吃上一口正宗的同安封肉要等八个小时。昨日,同安的“薄饼嫂”吴招治用传统的制作手法,让传统的同安封肉再现餐桌。 据了解,同安封肉历史悠久,是同安的“三宝”之一。如今,懂得用传统手法制作同安封肉的人越来越少,古老的制作手艺濒临失传。目前,同安正筹备将传统的同安封肉制作手法申请为非遗项目。 老手法制作长达8小时 昨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同安汀溪镇褒美村,“薄饼嫂”吴招治正往灶台里添柴火,封肉已经焖煮了6个小时。 “传统的封肉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吴招治介绍,盛封肉的缸厚度约5厘米,缸要先用大火烧一个小时,待其发烫之后,再将甘蔗垫在缸底,防止封肉被煮焦。紧接着,将封肉一块块有序地放进缸里,再淋上大骨汤等秘制配料,最后将缸盖盖上并糊上面粉,以防封肉的香气外泄。 和用高压锅、蒸笼等普通制作封肉的手法相比,柴烧大缸封肉的方法显得更为繁琐。譬如,焖煮的时间长达8个小时及以上,制作时间是普通方法的5倍以上。不过,用该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安封肉味道更香浓,肉质鲜嫩、汤汁浓稠、肥而不腻。 同安封肉申请非遗项目 “同安封肉蕴含着丰富的同安文化,是千年古城同安的饮食文化瑰宝,不能让它失传,要让它发扬光大。”今年57岁的吴招治从小就向家乡的老人学习制作同安封肉的老手艺,,至今已有40多年时间。 因为制作工艺麻烦、复杂,老手法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吴招治说,她希望最正宗的同安封肉制作手法能够传承下来,让更多的海内外宾朋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同安封肉,了解千年古城同安的文化历史。 如今,吴招治正将同安封肉的制作方法申请为非遗项目,同安有关部门正在受理。 相关链接 同安封肉相传源于“闽王” 据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相传,同安封肉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一道菜肴。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授其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的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用黄巾包裹,形如大印,同安封肉由此而来,并成为海内外同安华侨最喜欢的一道家乡菜。 “老手法制作的同安封肉才够香、够正宗。”70岁的同安老市民陈先生表示,至少已经25年没有品尝过用柴火大缸制作的同安封肉,他认为,很有必要让更多市民、朋友品尝到最正宗的同安封肉,以此宣传推介同安文化品牌。 |
相关阅读:
- [ 06-26]厦门小吃上明信片 薄饼、烧肉粽、同安封肉全都有
- [ 02-12]厦门女婿送惠安岳父同安封肉和两棵翔安火龙果苗
- [ 12-04]招牌菜盯上旅游市场 封肉姜母鸭穿上“真空服”
- [ 12-01]袋装"同安封肉"今起发售 传统名菜将成旅游特产
- [ 12-01]同安封肉“嫁入”银祥 欲打造全国品牌
- [ 05-04]同安个协催生"同安封肉模式" 6年抗战商标回家
- [ 04-15]"同安封肉"历经4年商标申请 最终获核准注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