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小冰/文 沈威/图)翔安后村和蔡厝,村民们用了十几年的自来水,供水来自自己筹资建起来的水厂。但这一年来,后村的村民很苦恼,因为屡屡断水。村民们都渴望能用上水务集团的供水。
蓄水战 老人每天凌晨起来接水
竹浦自然村属于后村,小郭家在村里地势较高的地方。
小郭说,由于水压不够,最近他家断断续续停了差不多12天的水。“其实,从去年2月份开始,村里的水就时有时无,这是水压太低的缘故。现在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据介绍,现在白天几乎没有水,就算有也是很细的小水流,根本不够用,不过夜里多数时间是有水的。为了蓄水,小郭的母亲每天凌晨4点就爬起来接水,这对年近六旬的她来说可是苦力活。
地势较低的一户人家,一条细水管的一头连接着屋内的水管,另一头向附近一座小山延伸,看不到尽头。“没挖井的人家都从山上引水,这水管直径只有两三厘米,水量实在小。而很多有井的人家,家里的井也历史悠久了,不能长久供水。”该村民说。
导报记者走访发现,地势低平的房屋一楼多数能正常用水,二楼及以上则用水困难;而地势高的村民家,即便在一楼也接不到自来水。
节水战 “我们很久才洗一次澡”
小郭家门口有一口小水井,虽然井里已经没多少水了,但小郭家还是利用起来。
每天凌晨,小郭的母亲起来蓄水,把盆和桶装满后,又把水倒入井里。“蓄好的水不能一直暴露在空气里,否则就不能饮用了。”然后,她再将井里的水抽到水塔中。
除了接水的工具外,小郭家的厨房、卫生间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盆、桶,加起来有十几个。
水塔里的水,一家人用起来也甚是节约。小郭说:“有时候是整天整天地停水,不得不省着点用。我们很久才洗一次澡,热水器不用的时候都要拔掉;没水的时候,我们只能用盆里的水冲厕所。”
小郭听说,水压过低是由于一个施工队分掉了村民的用水。“我打电话给水务集团,他们说管不了这个事。我们的水都是蔡厝水厂提供的。据说滨海东大道边上有一个修桥的工程,施工队用掉了水厂的水,我们这边的水压才上不来。”
村主任:水库供水不够用
后村的郭主任告诉导报记者,近几年来,后村、蔡厝两地村民的用水,都依赖于这里的水厂供水。
郭主任介绍,十几年前,当地村民筹钱建了水库,但水库很小,每天只有1000吨的供水量。但后村、蔡厝的固定人口有1.2万多人,水库的供水量和村民的需求量相差甚远。而施工队用水量很小,不会影响到村里的水压。
许多村民不得不挖水井。“我们渴望用上水务集团的水啊!”郭主任说,两年前后村就完成了水管改造,但水务集团迟迟没有把主水管连接起来。
水务集团:供水没覆盖后村
昨日下午,导报记者致电厦门水务集团翔安分公司抢修室,工作人员陈先生称,后村一直由蔡厝水厂供水,水务集团的供水范围没有覆盖后村。
对于水管改造完成却迟迟未通水的原因,陈先生表示不清楚。“安装大水管的工作是由特水集团(子公司)负责,他们可能和村民尚未达成共识。”
导报记者致电特水集团,但无人接听,蔡厝水厂也一直无法联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