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 “奶荒”突然变“奶剩” 去年年初,市民黄先生一度为在家门口的超市买不到小盒装伊利纯牛奶发愁。终于买到时,价格却一盒涨了1元钱,一箱24盒装的牛奶,也比之前贵了近20元。 那段时间也被称为“奶荒”,包括厦门在内的众多城市,上演了部分品牌纯牛奶“断供”的一幕。 不过,事态很快就发生了逆转。2014年3月,一路狂飙的液态奶开始止涨下降。很快,“奶荒”就变成了“奶剩”,各大品牌屡屡降价促销。 就在10天前,牛奶市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价潮。蒙牛纯牛奶由72.8元降至53.8元,降幅高达25%;长富致纯纯牛奶由59.8元降至49.8元;伊利金典低脂奶、伊利金典纯牛奶降幅同样有25%。整体来看,液态奶价格降幅有一成多。 专家分析说,“奶荒”之所以变成“奶剩”,是因为去年来国际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前年的“奶荒”导致乳企加大奶源投入力度,如今产能正在释放。这样看来,今年上半年,厦门市民依然可以喝到便宜奶。 金价 “抢金”大妈黯然神伤 “2013年年初时,厦门千足金价格曾一度超过400元/克,最高达到408元/克。但经历前年和去年的持续下跌,金价已跌至3年前水平。”安徽姑娘小张,在中山路一家金店做销售员,她告诉导报记者,虽然没有再出现2013年那样的暴跌,但去年一年,“跌”仍是黄金市场的“主旋律”。 去年7月,国际金价下跌,厦门金价应声而降;10月份,国际金价又现大跌,厦门金价再度下调;再到今年元旦,厦门千足金价格终于“破3”,重回“2时代”。导报记者发现,元旦假期就连老凤祥也打出了281元/克这样的低价。 眼看金价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被套住的“中国大妈”们在黯然神伤之余,也没有了“抢金”的冲动,取而代之的则是黄金消费的集体疲弱。在刚刚过去的销售旺季元旦小长假,厦门金饰品销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已远不能和前年时的“抢金潮”相比。 |
相关阅读:
- [ 12-19]11月福建省CPI同比上涨1.3%
- [ 12-16]11月份福建省CPI同比涨1.3%
- [ 12-12]吃的降价穿的涨价 上个月厦门CPI总指数环比持平
- [ 11-13]厦门上月CPI环比微涨0.1% 八大类“五升二降一平”
- [ 11-13]10月福建CPI同比上涨1.2% 涨幅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
- [ 10-16]上月福州CPI同比涨1.1%创年内新低 衣着类涨幅最大
- [ 10-16]1-9月份厦门CPI同比上涨2.6% 吃的和学费领涨
- [ 10-16]厦门鸡蛋价格上月逐步走低 已降到12元/公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