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猜猜我是谁”“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这些玩“角色扮演”的骗术,又有了新的“变种”,这次是专门冲着家长来的,设的局则是“帮你解决孩子的问题”,心理暗示让受骗者相信对方是有求必应的“主”。昨天上午,一名市民不慎落入骗子的圈套,损失了8万元。 【设局】 打电话直呼其名 说已帮忙解决问题需要打点 因为孩子读书的事,前不久刘先生求朋友帮忙,并表示愿意花钱“打点”。虽然朋友答应了,但一直没有回复,他很着急。 1月3日下午,刘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先叫出了他的名字,然后说:“你孩子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可能需要打点一下。”虽然对方没有告诉刘先生他是谁,但因为他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而且明确说是孩子的事,因此刘先生认定这就是朋友介绍的“领导”。 听说孩子的事已安排好了,刘先生很高兴,立刻回答说钱不是问题。于是,对方约定第二天在市政府门口见面,随后就挂断了电话。此时,刘先生已经对对方深信不疑。 第二天上午,刘先生如约来到市政府门口。他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但对方表示办公室还有其他人,不方便让刘先生进去说这件事。随后,对方提出:“你先去把钱转过来,我马上就去办。” 很快,刘先生就收到了对方发来的银行账户,他立刻去银行汇了8万元。钱汇出后,刘先生再次打电话给对方,得到的答复是还有另外一个领导需要打点,让他再汇8万元。 这下刘先生起了疑心,因为这个“领导”狮子大开口,要价太狠,远远超出了他向朋友承诺的“底价”。于是,他马上打电话给朋友,没想到朋友告诉他根本没这回事。刘先生发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了警。 【提醒】 无论骗子怎么忽悠 最后不汇钱就能避免上当 “这种骗术其实是在原有老骗术的基础上生出的变种,很有迷惑性。”民警说,刘先生被骗的原因,可能是骗子掌握了信息,了解到他有求于人,专门设计了这出戏码。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骗子误打误撞随口编的台词,正好和受害者的实际情况“对上号”。 民警提醒,此类冒充领导诈骗的骗术,往往故意语焉不详,通过心理暗示让受害者先入为主认错人,给了骗子可乘之机。由于受害人有求于人,因此骗子以领导身份诱使受害者深信不疑误入陷阱。 不过,无论骗子的“前戏”忽悠得多么精彩,最后一步必定是让受害人汇钱。“只要守住最后这一关,转账前谨慎核实,不轻易向陌生账户汇款,就可以避免被骗。”民警说。 据厦门市公安局官方微信推送的消息显示,年底又是诈骗案的高发期,1月2日、3日两天发案59起,比元旦当天都要多出24起,其中淘宝刷信誉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和冒充领导诈骗三类骗术为发案数最多类型。 |
相关阅读:
- [ 12-30]厦门一女富豪集资诈骗四亿判死缓 曾因诈骗罪入狱
- [ 12-11]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机关诈骗 厦门一市民被骗277万
- [ 11-01]集资诈骗150万元潜逃 重庆男子昨日在厦门落网
- [ 08-22]厦门警银合作3个月拦截200万元 多次拦截诈骗
- [ 07-03]厦门市民支招民警建议 四招防止“购物退款”诈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