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工的老剧场文化公园。(记者 黄嵘摄)
本报持续关注原鹭江剧场地块改造进展(图为8月25日头版报道)
改造前的原鹭江剧场地块。(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典范项目——原鹭江剧场地块改造项目,经过三个多月施工终于完工了。目前,在这一地块上建起的老剧场文化公园已正式与市民见面并投入使用。
承诺成现实 空地变公园
鹭江剧场曾是厦门老城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然而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在鹭江剧场被拆除以后,市民们一直期盼着这一地块能够建成居民的休闲活动场所。
今年7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在接待思明区鹭江街道居民关于原鹭江剧场地块用途的来访时,向居民做下了“让地于民”的承诺:“凡是旧城拆迁的土地,除了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部还给百姓。”
如今,这一承诺已经变成了现实。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们,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玩滑板的中学生、打羽毛球的小学生……刚刚建成的老剧场文化公园成了大人小孩享受冬日暖阳的好去处,成为老城区中难得的社区休闲场所。
全程听民意 公园居民“建”
这一公园的规划、建设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由群众说了算,全程让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对于地块的改造,王蒙徽书记亲自过问、亲自布置,多次强调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思明区一边征求居民意见,一边完善优化设计方案。
唤醒居民的乡愁,让大家记住老城区的历史,是这个公园最大的亮点。原来鹭江剧场的元素一一被“还原”到公园中。据悉,这一公园还将结合营平片区“街巷游”项目的推进,增添一些人文元素,比如在公园两侧腾空的公房里,将分别建成“老城忆坊”、传统打金店、老书屋、老邮局等,引入剪纸、捏泥人、糖画等闽南传统手工,并展示销售老厦门手绘地图、老城区书签、名片、路名牌等街巷游配套商品和鱼皮花生、蛋花酥、贡糖等闽南小点。公园里还设置了24小时书屋和运动健身器材,另外,启福鹭江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分站也将进驻。
【特写】
为居民“量身定制”社区公园
记者 吴晓菁
阳光下的老剧场文化公园,环境整洁、清幽美丽。看到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中,竟然能够“挤出”一个可以休闲、健身的公园,附近居民们感触很大。
李建安住在镇邦路,对于鹭江剧场的变迁,他了如指掌。“这口井,就是赖厝家的井。”指着公园中心的一口古井,他介绍起了鹭江剧场过去的历史。“这个赖厝,做过大同小学,1942年改为金城戏院,就是鹭江剧场的前身。”自从公园向市民开放以来,李建安几乎天天都来公园坐坐,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听说这个公园的建设过程全程听取居民意见,李建安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公园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把一块黄金地段的空地“还”给百姓,这是民心所望,也是施政所向。54岁的林碧玉说,“原来我们活动都要跑到轮渡或是更远的地方,现在多好,就在这个公园就可以了。这是政府对我们居民最大的关怀。”鹭江剧场地块的改造过程,不仅是“共同缔造”理念在基层社区的具体实践,也是厦门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次生动案例。
在这个具体的实践中,居民群众真正成了“主角”,一种家园的归属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林碧玉家经营着一家饼店,在了解到公园周边的空房子还将建起启福鹭江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分站,她立刻说道,“以后要是老人活动有需要,我可以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小点心。”还有更多的居民已经到社区提前“报备”,准备认养、认管这个美丽的公园。“公园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愿意共同维护它,让它更美丽。”居民吴汉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