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 吕寒伟 房舒 刘强/文 陈巧思 通讯员 厦公宣/图)一枚907公斤的美制航弹在湖里“沉睡”57年后被发现,在小心“看护”3个月后,昨日在翔安一空地化作一朵巨型蘑菇云。
半个世纪前,一枚900多公斤重的特大炸弹,从空中落下,掉到厦门湖里区一片泥土里。幸好,它“睡”着了,以爱好和平的方式。
它身上盖着厚重的泥土,一直沉睡着,直到3个月前,泥土被挖开,工人们惊恐地看着它。
昨天,一声沉闷的震响,天空中腾起一朵百米多高的蘑菇云,烟尘消散,它也散尽。“很幸运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其实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时间的记录,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特殊历史,想想两岸敌对年代的残酷,多珍惜当下的和平!”台湾“国防大学”管理学院老师田金丽说。
907公斤 美制航弹惊现工地
好大一个家伙!
今年9月25日中午11点多,湖里区安岭二路一工地,工人发现泥土里藏着个“大家伙”——一枚巨型炸弹,比以往发现的遗留炸弹都大!
警方启动危爆物品处置机制,疏散该工地所有人员,特警排爆大队到场勘查处置,驻厦部队专家参与协助处置;公安部也派出专家组指导航弹的销毁工作。
后经专家勘查判明,该炸弹为美制M66-A2航空炸弹,弹体长178cm,弹体直径60cm,重量约2000磅(907公斤),内装536公斤TNT当量炸药,爆炸威力极大,足以炸垮两栋楼。
该航弹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体型重量最大、装药量最多、时间最长、弹体最完好的废弃炸弹,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极大的破坏力,并且航弹地处居民区,销毁处置难度非常大。

3个月 警方每天紧密看守
大家伙留下了大难题。小炸弹一般会转移存放,但这个炸弹实在太大,不能随便转运,只能先原地封存和保护。
从发现它的第一天起,警方就在工地设置了警戒,24小时值班守护;怕它滚动,对它采取防护措施;怕它被太阳晒,怕它太热,在它的上方盖个小房子。
3个月来,专家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为了看它。
12月4日,导报记者曾探望过一次,工地已经停止施工,大门紧闭,内侧有一值班室,有车子在门口,一个协警出来提醒:这里是敏感地区,请尽快离开。
一个市民站在很远的地方,指着工地内一处搭盖告诉导报记者,炮弹就在搭盖下方。
10多辆车 昨凌晨3点起转运
它终于等到结局。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论证,警方最终决定采用转移诱爆的方法销毁航弹。
前天下午,炸弹绑上“背带”,吊出土坑,装上中型货车。车上铺了沙子。
昨日凌晨3点,安岭二路与岐山路交叉路口以及邻近路段,都被拉上警戒线,警方正在工地里部署运送。
近4点,警戒线撤除,警车驶出,部署在安岭路和环岛干道的各个路口。
4点,在众多车辆护驾下,炸弹被送出工地。运送车队开上安岭路,到环岛干道后右拐,在拐弯口调头,往集美大桥。
导报记者看到,整个车队共有10多辆车,一辆面包车和警车开道,载着炸弹的货车在后,跟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以及吊车,末端还跟着两辆小车。行经各个路口,都有民警或警车把关。
500米长 挖坑埋沙牵出引线
运送车队行进很慢,绕集美、同安,最后抵达翔安东路、靠大嶝大桥的路段。从大嶝大桥下右转,沿旧海堤走几百米,有一块宽阔的空地。
车队停下,炸弹被吊车吊出。一个“埋葬”它的坑已经挖好,深约2米,长3米多,宽约2米。
它被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伴随它的,还有炸药、雷管,用来引爆,一根引线牵出坑外。最后,盖上一层层沙子。
“不能用土覆盖,因为如果土里有小石头,引爆后会炸飞很远,有安全隐患。”爆破人员解释。
引线一直拉到500米外,那里设置了一个引爆点。爆破人员在地上挖出一个“凹槽”,上方用模板盖住,只留一个小口,引爆员要爬进“洞”里引爆。
100多米高 巨响后腾起蘑菇云
引爆现场被严格清空,几乎所有人员都退到1.5公里以外。
昨日上午9点,一个按钮按下,先是一个很小的爆炸声(炸药雷管等先炸),紧接着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从土里蹿起,带动地面的沙子,卷起一阵沙雾,随后,蘑菇云腾起100多米高。
大嶝大桥旁一工地的工人回忆,周围地带都有震感。大嶝东蔡村的蔡先生描述,那是沉闷的嗡响。“我家在瑞景,当时我听到打雷一样的声音。”市民李先生说。五缘湾、会展一带,很多人有同感。
烟尘散去,引爆人员看到,炸弹并没有炸出深坑,只是炸动了直径25米内的土层,碎片最远飞出100多米。
这枚半个世纪前掉下的航空炸弹,被诱爆成功!

独家揭秘
台湾专家:1957年台军投的弹
这枚美制航弹,为什么会在1957年夏天掉落在厦门?“1957年是‘8·23炮战’爆发前夕,当时台湾空军经常轰炸大陆。”台湾“国防大学”管理学院老师田金丽昨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对台湾空军历史颇为熟悉。“当年应该是雷霆机空投的。”田金丽说,“1957年夏天”这个时间,让她马上想到“雷霆机”——当时台军的主力战轰机。“雷霆机”即美制F-84战斗机,是美国空军战斗的第一种战斗机,也是台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从1953年服役到1964年,算是台湾空军在役时间最短的主力战机。F-84的载弹量约为2700公斤,确实具备空投2000磅航弹的能力。
历史数据显示,从1950年至1957年间,台军共有3397架次战机骚扰厦门上空及附近海域。田金丽查到资料,1957年6月底至7月初,台空军曾与解放军在汕头展开空战。
正是7月,台空军派出4架F-84战机轰炸汕头、东山岛和厦门,编号“699”的战机在镇南角附近海面遭解放军高炮部队击落。“种种资料比对,这枚大型航弹很可能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投下的。”田金丽说,当时厦门是对台作战前线,鹰厦铁路也刚修好不久,“大量解放军部队演习完也没有按习惯归建,而是聚集在厦门,台湾就判断可能会有大行动,因此也把厦门作为轰炸重点。”
相关资料
国内很多城市都有类似案例,挖土时挖出没有爆炸的航弹。厦门此次发现的航弹之所以没有爆炸,很有可能与其它案例一样,因为扔到了淤泥里。



厦门网讯(厦公宣)12月25日上午9时,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公安部、省公安厅及部队专家的指导下,成功销毁一枚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特大航空炸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9月25日中午11时许,有群众报警称,湖里区安岭二路一工地发现一枚深埋在地下的炸弹。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危爆物品处置机制,第一时间疏散该工地所有人员,派出特警排爆大队到场进行勘查处置,同时请求驻厦部队的专家协助处置。公安部也派出专家组指导航弹的销毁工作。湖里公安分局组织警力在工地设置警戒,24小时值班守护,并对弹体进行防护和防嗮降温处理,确保航弹安全。
经专家勘查判明,该炸弹为美制M66-A2航空炸弹,弹体长178cm,弹体直径60cm,重量约2000磅,内装536公斤TNT当量炸药,爆炸威力极大。据了解,航弹空投时间为1957年夏天。该航弹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体型重量最大、装药量最多、时间最长、弹体最完好的废弃炸弹,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极大的破坏力,并且航弹地处居民区,销毁处置难度非常大。
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市长刘可清,副市长李栋梁,市长助理、公安局长林锐都做了重要批示,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航弹的前期处置准备和安全防范工作,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张斌带队到公安部协调航弹处置工作。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论证,市公安局最终决定采用转移诱爆的方法销毁航弹。
12月25日上午9时,市公安局周密组织,在湖里区、翔安区政府的全力配合下,将航弹安全转移至翔安区新店镇海边一空地,成功对该航弹实施诱爆销毁,消除了这一特大安全隐患。



吊装工地里的航空炸弹。
1957年夏,这枚美制炸弹被空投到湖里钟宅
今年9月25日,因工地施工被挖出
航弹四宗“最”
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废弃炸弹
体型重量最大
装药量最多
时间最长
弹体最完好
航弹有一人高
姓名:M66-A2航空炸弹
原产地:美国
出土地:湖里区安岭二路一工地
大小:体长178cm,弹体直径60cm
重量:2000磅
威力:536公斤TNT当量炸药
为什么要诱爆?
是最安全的拆弹方案
这枚炸弹的内部结构复杂,引信是否失效说不准,诱爆是最安全的拆弹方案,考虑到发现炸弹的工地四周全是密集的楼房,现场诱爆的方法不可取。因此,只有采取另一种方法,将这枚炸弹运送到安全地带诱爆。诱爆这种炸弹,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用小当量的炸药,在弹体周围引爆,再诱导炸弹爆炸。
爆炸威力有多大?
相当于13400枚手榴弹
记者咨询爆破专家,仅仅按照TNT的当量计算,一枚手榴弹约为40克,而这枚航空炸弹达到536000克,相当于13400枚手榴弹。
昨日上午9点,翔安新店镇海边一声巨响,一团蘑菇云腾空而起。产生如此威力的是一枚沉睡57年的巨型航空炸弹。57年前,它和两个“兄弟”被空投到钟宅村外;57年后,周围已是成片的高档写字楼,它从土里探出半个身子,让人望而生畏。
厦门警方通报称,经专家勘查判明,这枚炸弹为美制M66-A2航空炸弹。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市长刘可清、副市长李栋梁,市长助理、公安局长林锐都做了重要批示,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航弹的前期处置准备和安全防范工作,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张斌带队到公安部协调航弹处置工作。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论证,市公安局最终决定采用转移诱爆的方法销毁航弹。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午鹏 炳进 婷婷 实习生 蔡亮华 通讯员 厦公宣)
防爆
搭棚子为它降温,警方24小时看管
今年9月25日,湖里区安岭二路一工地挖到了一个巨大的“铁家伙”,建筑工人报警后,厦门特警支队的排爆人员赶到现场确认了是一枚炸弹。厦门警方立即疏散周边人员,还请来驻厦部队的爆破专家协助。
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厦门警方也将这一消息通报到公安部。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论证,市公安局最终决定采用转移诱爆的方法。
这枚炸弹虽然埋在地下,但弹体并未有太多的腐蚀。据目击者称,弹体上有较为清晰的铭文——M66-A2,经过调查,这枚炸弹是美国制造的航空炸弹,弹体长178cm,弹体直径60cm,重量约2000磅,内装536公斤TNT当量炸药,爆炸威力极大。
在探讨解决方案期间,禾山派出所派驻警力,对这枚航空炸弹实施24小时“悉心”照料,为它搭建了棚子降温,并且严禁人员靠近。警方对周边居民走访和查阅资料,认为这枚航空炸弹的空投时间为1957年夏天。
排爆
威力巨大,岛内瑞景居民都被“震”到
昨日凌晨,记者来到发现这枚航空炸弹的工地,工地静悄悄,所有出入口都被警戒线封闭,并用车辆阻拦外来车辆进入。
据记者了解,警方从北京请来“华昌爆破”的专业排爆人员,用吊车将这枚航空炸弹从工地的泥坑里取出,小心地安放在专用车辆上,对途经路口实行管制,一路将这枚航空炸弹送往翔安新店海边预定的排爆场地。
记者观察,凌晨时分,该工地周围几乎看不到人。警方选择在凌晨吊装、运输这枚航空炸弹,很可能是基于安全考虑。记者来到翔安区新店的排爆地点走访,这片区域靠近海边,周围相距数公里的地方,才有居民。而排爆地点一边朝海,也相对安全。
警方提前对排爆场地进行“清场”,周围路段临时交通管制,甚至海面上也临时管制,不让船只靠近。
昨日上午9时许,到了预定的排爆时间,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地面都为之颤抖,硝烟腾空,形成柱状的蘑菇云。在57年后,这枚由飞机投下的航空炸弹,终于安全诱爆,灰飞烟灭,警方甚至对地面的弹片都进行了清理。昨日上午9时许,家住瑞景潘宅的孙小姐家门突然被“推”了一把。紧接着,又听到一声很小声的闷响。“几分钟之后,我微博刷到厦门日报的更新,9点的时候翔安引爆了一颗炸弹。声响应该就是那边传过来的。”
“吓我一跳,整个人都惊到了。”距海边几公里的村民蔡先生告诉记者,大约上午9点左右,一声巨响传来,二楼的窗户被震得吱吱作响。
这颗炸弹哪来的?
●钟宅社居民老钟:
1957年三枚炸弹空袭钟宅,只爆了两枚
这枚航空炸弹发现的地点旁就是钟宅社。根据钟宅社本地居民老钟的回忆,57年前,钟宅村附近驻扎着解放军部队,一架飞机从空中投下三枚炸弹,炸弹在空中划着弧线,落到村旁的田里。
当时有名村民在耕田,看到飞机飞过,马上趴到一棵树下,两枚炸弹在土坡上爆炸,留下两个巨大的深坑,其中一枚炸弹落进水稻田,被炸飞的泥土掩盖。这名耕田的村民因为躲在树下,侥幸躲过爆炸。曾有部队来寻找那枚没爆炸的炸弹,但是没找到,时间一长,大家也都忘记了。关于这三枚炸弹,村民只是口耳相传,其真实性未得到文史资料的考证。
不过老钟说,待他成年后,土坡上的巨大深坑还在,最深处有七八米,比篮球场还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两个深坑被推平,建上了房子。老钟认为,这枚航空炸弹是当时未爆的第三颗,而空投的目标就是当时驻扎在村旁的部队。
●文史专家洪卜仁:
当年驻扎钟宅的部队 很可能是空袭目标
记者也采访了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根据他的说法,上世纪50年代初,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两岸对峙,台湾当局曾有过10多次空投炸弹,其中两次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一次是在集美,集美中学的师生包括一名校长在内,死难10多人;另一次在晨光路,也有几人遇难。
对于钟宅那次空投炸弹,洪卜仁表示没有印象,不过,洪卜仁说,当时五通、何厝、曾厝垵一带都属于军事前线,为了防止“水鬼”(即特务人员)潜入,确有部队驻扎在此,“很有可能空投炸弹的目标是部队。”洪卜仁与老钟的推测,不谋而合,证明该地的确有空投炸弹的可能。如果时间没错,这枚航空炸弹很可能是在“823炮战”的前一年在钟宅村落地。
链接
香港曾发现未爆航空炸弹
今年2月6日,香港跑马地一工地,有工人在挖掘期间发现一枚炸弹。这枚炸弹型号属于美制AM66,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在香港轰炸日军设施时空投的航空炸弹,该枚炸弹长约170cm,直径约60cm,重达2000磅,内藏约453公斤TNT炸药。
香港警方疏散周围人员,用低温的水切割方法在弹体上切出两个孔洞,再用控制温度的火烧方法,将弹体内的炸药烧毁,最终成功拆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