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 常海军)每年夏季,藻类爆发,筼筜湖便会迎来不同程度的赤潮期。对此,市政部门于近日对筼筜湖近三年赤潮发生频率进行统计,导报记者获悉,三年以来,筼筜湖赤潮发生次数由100余次,减少到100次以内,以无毒赤潮为主,且爆发密度和藻类危害也呈现下降趋势。 检测数据显示,2011年,筼筜湖全湖赤潮天数为103天,2012年降为97天,2013年则进一步下降至80天。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下,爆发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市政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赤潮形成的原因,水质污染和高强度的光照是主要原因,水域所处位置、气象、地形、水文等也是影响因素。 赤潮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有毒赤潮含有毒素,藻类死亡后会释放厌氧物质,对水域生物和生态系统危害较大。无毒赤潮则不含毒素,影响较小。市政检测人员介绍,近些年筼筜湖赤潮以无毒赤潮为主。 检测数据还显示,除了频率下降外,往年长时间连续爆发的高密度赤潮,频率也在逐渐减少,尤其是本年度发生赤潮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赤潮藻类密度有所下降,湖区水体颜色变化程度明显减轻,以往每到夏秋季节湖水便基本呈褐色甚至红褐色的现象已不多见。“松柏湖截污,湖区水质改善是最主要原因。”市政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士分析称,2012年松柏湖截污完成以及湖区南北岸截污工程开展后,筼筜湖减少了数万吨的污水量流入,使得湖区内氮、磷等藻类营养物质减少,这是赤潮减少的主要原因。 |
相关阅读:
- [ 12-05]43公里环湖自行车道开建 厦门岛内明年再建107公里
- [ 12-03]筼筜湖死鱼因气温骤降?原是雨天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 [ 11-29]筼筜湖步道及景观提升改造完工 新种17万株香气植物
- [ 11-14]部分市民擅闯白鹭觅食区垂钓 筼筜湖野生鸟类递减
- [ 11-10]厦门筼筜湖污水东调再次延期 两岸截污年内可完工
- [ 11-10]筼筜湖综合整治工程:环湖步道完成绿化提升改造
- [ 11-08]筼筜湖步道多了闽南小院 景观提升工程近期已完工
- [ 10-21]厦门市民建议拆掉围墙 让南湖公园融入筼筜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