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赟)昨日,市疾控中心公布2004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数据显示,厦门十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甲乙类传染病呈稳定下降趋势, 2013年发病率较2004年下降了56.96%。不过,手足口病与感染性腹泻等丙类传染病有所上升。 据介绍,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2004年1月1日起厦门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厦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传染病防控策略的调整及疾病谱的变化,厦门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鼠疫白喉等十年内没有病例报告 2004年-2013年,在28种法定报告管理的甲乙类传染病中,除鼠疫、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乙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未报告病例外,其余21种均有报告发病,年平均发病率266.68/10万人,年平均死亡率为0.42/10万人,平均病死率0.16%。十年来,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波浪状下降趋势,首峰出现在2006年,随后2年,发病率明显下降,到2009年出现小幅反弹, 2010年以后,甲乙类传染病呈稳定下降趋势。 十年间,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以2008年为界分别呈现上升与下降不同趋势。2004年-2008年,厦门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状态,并于2008年达到高峰,这主要是缘于传染病监测敏感性的提高;随着传染病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2009年后甲乙类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较高峰时的2008年下降了72%。 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升高 丙类传染病自2004年始进行监测报告管理,目前有11种。尤其2008年将手足口病由非法定传染病列入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后,对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有较大影响。十年来,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增幅加大, 2013年发病率与2004年相比上升超过2倍。导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手足口病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大幅升高。 |
相关阅读:
- [ 10-10]今年8月福建有16人死于传染病 手足口病位居丙类传染病首位
- [ 10-02]国庆长假现出行高峰 厦门发布八种传染病警示
- [ 09-28]榕九旬劳模将青春倾注在病房 曾受到周总理接见
- [ 08-12]福建7月传染病疫情明显下降 丙类传染病环比减少近半
- [ 07-01]福建省5月6人死于艾滋病和肺结核
- [ 06-25]网传蒸煮食物未先烧开水易致癌 厦门专家回应:扯淡!
- [ 05-27]福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连续三个月居榜首
- [ 04-24]福建上月传染病肝炎发病数最多 H7N9禽流感发病2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