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几十年后,明白那是使命感” 1992年,26岁的沈锦丽突然重新“想起”漆线雕。 那时的她,因为刺绣赚了些钱,不仅有了刺绣车间,还成立了刺绣研究所。但是,一趟北京之行,让她想起小时候,曾祖母的梦想。 在北京故宫,她发现到处都是漆艺、漆线雕的作品。从殿里的大柱,到小器皿,都有漆艺的美。“我突然有了种冲动,感觉自己看到方向,要把漆线雕的艺术传承下去。当时,我以为这是缘分,后来几十年的坚持让我明白,是使命感。”沈锦丽说。 北京回来,沈锦丽发现,有300多年历史的漆线雕已经在社会上失传。“没有老师,没有同行,什么都没有了。” 沈锦丽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村支书很多人都能做,但漆线雕不一样,如果再不做,可能就真的消失了。” 她重新一遍遍回忆起小时候曾祖母传授给她的手艺,研究漆线雕的整套理论,遍访八闽各地名匠。 “没有普及开去,算不上传承” 自己关起门来,研究出精湛的工艺,却没有让它普及开去,算不上传承。沈锦丽觉得,必须为传统工艺找到市场,让更多人知道和接受它,那才能传承。 沈锦丽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到北京去,专为国家领导人做出访礼品。她一下子成功了。200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艺宝漆线雕暨沈锦丽佳作赏评会”,让全世界的专家欣赏到漆线雕艺术。 她成立了漆线雕研究所,带徒弟传授技艺。“在传承漆线雕工艺的过程中,我就是一个志愿者,这么多年只有一个目的——让传统在现代中生存。”沈锦丽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传承者。 |
相关阅读:
- [ 12-23]沈锦丽:一块糖“诱”出一个漆线雕大师
- [ 12-13]闽冀剪纸和福建寿山石精品亮相三坊七巷非遗展览
- [ 08-08]厦门漆线雕代表作《九龙壁》赠奥运冠军林清峰
- [ 10-13]厦门蔡氏创新创作漆线雕 冲破传统框套让其"复活"
- [ 08-09]上海世博百日 厦门漆线雕荣获联合国“千年金奖”
- [ 06-02]文博会上宝贝多 “联合国”家具也来凑热闹(图)
- [ 05-01]旅游商品展销5.1开幕 博物馆可选购旅游商品
- [ 04-22]世博会厦门馆明天展示“真面目” 将展示漆线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