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哇,就像美国大片!” 反劫持演练:快速反应场面震撼 一辆公交车被歹徒控制,歹徒拿枪顶着人质的头,大喊着要钱,并要特警队员退后,拒绝谈判。歹徒不知道,两组特警狙击手已在高处观察,锁定他们的位置。侦查小组悄然移动到公交车旁,给公交车门解锁。指挥员下令,一名特警队员向车内投掷“闪光震撼弹”。“轰”一声,强烈的爆响和刺目的闪光,真实震撼的效果,把所有观众吓了一跳。电光火石间,早已埋伏就位的特警队员出现,破开车门车窗,冲进车内将歹徒控制,安全救出人质。 训练场上,特警队员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反劫持演练;场下,市民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赞叹特警队员的好身手。“哇!这可比《逆战》(一款网络射击游戏)真实多了,就像美国大片!”一名小男生兴奋地说。 室内突袭训练:反恐行动尽显神勇 室内突袭训练模拟了以下场景:一名恐怖分子劫持一名女人质,躲在房间里,五名特警队员组成突袭小组,头盔、面罩、防弹背心全副武装,准备搜索并解救人质。小组队长端着拐弯枪,利用墙体做掩护,先仔细观察,再用手势下达命令,五名队员鱼贯而入,全程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在一个房间前面,特警队员拿出软管窥镜,从大门下面的缝隙探了进去,发现恐怖分子和人质。队长用手势发出“突袭”的命令,五名特警队员瞬间撞开大门,犹如闪电一般迅速入内,队长一马当先,一枪“击毙”恐怖分子,其他队员持枪警戒,安全解救人质。 任务成功完成,观看演练的市民不约而同地爆发出掌声,向神勇的特警队员致敬。 花絮1 直播体验活动 本报融媒体受热捧 本报是本次警营开放周的特邀媒体,自发出参加活动的征集消息后,短短两天,数百名读者和网友通过本报读者热线968820和官方微博“@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昨日首批本报幸运读者和网友受邀参加警营开放周体验活动。 虽然名额有限,不少读者没法到现场亲身体验,但是在本报融媒体平台上,读者和网友还是过了一把瘾——本报融媒体对体验活动现场进行直播,还特邀特警队员介绍拐弯枪、霰弹枪等装备,引起众多微博、微信网友的极大兴趣。 活动现场,不少通过其他报名方式参与现场活动的市民看到本报的微博直播,也十分感兴趣,纷纷拿出手机扫二维码,成为本报微博、微信的粉丝。 今起,本报幸运读者和网友还将受邀参加接下来的6场警营体验。 花絮2 特警叔叔秀枪法 孩子们最爱看 靶场射击体验环节最受孩子们期待,他们在靶场席地而坐,用双手捂着耳朵,看着特警叔叔们展示枪法。 “砰、砰、砰!”特警队员们对准五米外的人形靶,按照发令员的命令,分别对人形靶头部、肩膀、胸口等部位射击,代表靶心的红色气球,在一声声枪响中消失——弹无虚发!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观看射击完毕,小朋友们收到子弹壳作为纪念品。11岁的郭千秋感动地说,特警叔叔们都是神枪手,平时肯定练得很认真、很辛苦。 花絮3 高空作业“行家” 也对特警点赞 刚看完特警队员的素质拓展演练时,通过本报读者热线968820报名的市民郑志添很有信心。他说,他在海天码头上班,每天都要上塔吊,对高空作业很熟悉,可以像特警队员一样轻松做到。 不过,当他穿上安全绳索,爬上只有半个脚掌宽的高台、双手完全没有可抓握的物体,还是“怕怕的”。他平时工作的塔吊虽然不低,但毕竟是在内部,站到高台上,才真正体验到特警队员心理素质的强大。 |
相关阅读:
- [ 12-17]近百人昨报名警营开放周 有的全家总动员去"学艺"
- [ 12-16]厦警营开放周21日举行 市民可报名体验特警反劫持
- [ 11-27]三明消防支队82名退伍老兵告别警营顺利返乡
- [ 11-26]又到一年离别日 85名消防老兵退伍返乡临行惜别警营
- [ 11-25]老兵卖萌 拍纪念照告别警营生活
- [ 11-20]芗城公安开展篮球比赛 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 [ 11-14]边防支队警营开放日 小朋友拿起枪疲倦都不见了
- [ 11-13]莆田消防警营开放日“大手拉小手”体验“11·9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