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实验室汇聚了许多高层次人才。
部分引才好政策
“白鹭英才卡”很方便
围绕人才在厦生活便利化,厦门正在实施“白鹭英才卡”优惠政策,经认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将可以“一卡通”的形式轻松享受涉及全市十几个部门的38项优惠政策。
人才认定标准将更灵活
据悉,今后厦门还将探索试行更加灵活、更贴近市场的人才政策,并在火炬高新区等重点支持区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先行先试。今后人才的认定标准将与人才职位、薪酬等体现人才价值的市场要素直接挂钩,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引进中高级技术(管理)岗位人才。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黄怀 图/本报记者 姚凡
近日,厦门第七批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答辩会在厦举行,130多名海内外人才来厦参会,并有望成为厦门“双百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
创新驱动,人才先行。国务院近期批准在福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这对于正在扎实推进自贸园区试点的厦门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未来厦门要适应自贸区的发展需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需要一大批人才作为支撑,特别是对金融人才、管理人才、IT技术人才以及了解跨国公司业务、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级综合性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要解决这些需求,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自贸人才”来厦创业发展。
不断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
厦门近年来通过实施“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不断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先后组织十余批海外人才招聘推介团赴北美、欧洲、澳洲、日韩等国家地区开展引才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各类推介会、海外社团负责人座谈会近百场,接洽海外人才上万人次、高端项目近千个,并在北美、欧洲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在全球聘请15名海外人才工作顾问,初步构建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海外引才网络。
据统计,厦门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9名,省“百人计划”专家64人和8个团队,市“双百计划”人才438名。“双百计划”引进人才中,近三分之一是外籍人才,70%以上为博士,80%以上具有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其中不乏麻省理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教授、研究员,或SUN、EMC等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管、骨干。
实现人才创业孵化场所扩容
人才来厦落户创业,首要解决的是创业场所的问题。今年以来,厦门各区纷纷“筑巢引凤”,大力推动孵化器建设,实现人才创业孵化场所“大扩容”。目前,厦门在建可用于人才创业孵化的场所面积合计已超过20万平方米,包括海沧区3.6万平方米“双百人才孵化器”、集美区5.5万平方米的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园(创业大厦)、同安区1.2万平方米人才创业园、翔安区4.9万平方米创业孵化大楼等,大部分在2014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各区孵化器结合本区产业定位,侧重不同的孵化功能,如集美区突出科技研发、孵化育成等功能,海沧区侧重承接生物医药项目,同安区主要引进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相关产业项目,翔安区重点引进通信、电子、物联网等企业,来厦人才按图索骥便可轻松落户创业,享受厦门丰厚的创业扶持政策。
变“政府相马”为“企业赛马”
“人才”的含金量由谁定?厦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变“政府相马”为“企业赛马”。
今年以来,厦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思明区今年出台《引进和扶持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暂行办法》,率先赋予企业评价人才自主权。今后人才的认定标准将与人才职位、薪酬等体现人才价值的市场要素直接挂钩,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引进中高级技术(管理)岗位人才。
“企业在一线冲锋陷阵,政府在后台做好支持,将为厦门吸引到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优秀人才。”很多企业高管都对自贸区设立后厦门配套出台更多人才创新政策表示期待。
推动两岸产学研合作
福建自贸区,对台是关键。随着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厦台人才交流日益频繁,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今年开始实施的台湾特聘专家制度,通过柔性引进等各种方式,吸引了一批具有较高学识、丰富经验的台湾特聘专家来厦。目前在厦台湾专家已有2人入选“千人计划”,14人入选“双百计划”,11人获评“台湾特聘专家”。迄今已举办九届的台湾专业人才对接会,今年参会人才的层次明显提升,超过200名台湾硕士及以上人才跨海参会。
此外,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近期,厦门和北京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三方共建清华海峡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利用两岸清华大学人才、技术优势,连接、整合海峡两岸产业、金融、科技、教育资源,推动两岸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在福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将为厦台两地经贸往来再添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