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美丽的“红马甲”

义工家庭的出现,让“红马甲”洋溢着动人的亲情氛围。这是一个市民自发的创造,他们把做义工当作家庭之间联谊的方式,创新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引领未成年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同样收获快乐、感动,收获阳光、雨露、春风!随着思明区53所中小学红领巾“小义工”服务队的成立,有太多的故事感动着义工自己,也扮靓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洪雪昕,厦门嘉滨小学的小学生,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她全家都是义工。有一回,她和同学们组成了有26人的小小义工服务队,他们活动的项目是上街卖500份报纸,为护理院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筹款。第一次上街卖报纸,他们的感觉是好害怕、好兴奋、好高兴!说起来实在有趣,卖报纸是要吆喝的,他们过去只在电影里看到穷苦的孩子卖报纸,现在自己突然变成了这个角色,面对陌生的人们,开始的时候,一个个个涨红了脸,怎么也不敢张口吆喝开来。洪雪昕的感觉也是如此。她终于壮起胆子,第一个走向一位陌生的阿姨,说道:“阿姨,您好!,我是嘉滨小学的同学,我们在为护理院的老人们筹款,请您买份报纸献献爱心吧,只要1元钱就行了!”

说完,就像卸下千斤重担。这位阿姨俯下身子,向她和蔼地笑了笑,掏出一元钱,买下了一份报纸。看到她的成功,同伴们都鼓起了勇气,开始卖报纸了,只花了2个小时,500份报纸都卖光了。孩子们像打了一场大胜仗般欢天喜地凯旋回家。聪明的他们自己凑了点钱,挑选了老人需要的“暖宝宝”和一台豆浆机,亲自送到了护理院的老人们手里。老人们笑了,孩子们笑了。此时,笑,成为世界上最为美好的语言和风景。

应当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点赞”。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当爱心如种子植入他们单纯幼稚的心灵,可以相信,随着他们的成长,必将长成绚丽的鲜花和伟岸的绿树。

切莫小看的这些“小义工”的特殊魅力。

胡时雨也是一名小学生,她全家都是义工,在思明区成为美谈。她第一次当义工,是随妈妈到一家养老院为那里的老人做好事。她看见一位护士阿姨正在为一位老人喂饭,但老人就是不肯张开嘴巴,弄得护士阿姨很是为难。此时,欧玮雯发现这位老奶奶的眼睛一直看着她,是新奇,还是另有所求。机灵的胡时雨主动走向前去,说道:“阿姨,让我试试看吧!”实在佩服这位小姑娘,她从来没有给老人喂过饭。此时,小姑娘惊奇地发现,这位老人的嘴巴居然主动张开了,她轻轻地吹了吹,确定不会烫到老人的时候,才把食物喂到老奶奶的嘴里。老奶奶有点艰难地吞下。护士阿姨告诉她,这是一位吞咽很困难的老人。胡时雨用了20多分钟,终于把一碗线面喂完了,老人没有说话,只是将一双阅尽人世沧桑的眼睛感激地看着面前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胡时雨十分高兴,她后来对同学说,我找到从来没有过的幸福感和快乐。还从老奶奶的目光中读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这种感觉是新鲜的、有趣的。同样是小义工小学生欧玮雯,生动地比喻说,那种感觉就像刚出炉的面包,太好了!

孩子们说得太棒了!

柯秀清老人已经70开外,但毫无老相。她乐观、开朗,慈祥的脸上,一双眼睛依然清澈、明亮。她调侃地说:“我在公交车上,没有人给我让座,我特别高兴,因为在别人的眼光中,我还没有老。”是的,人过70,有什么能比保持活力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让人感动的不仅是她年轻的心态,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的持之不懈的可贵精神。

她是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的响应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岁月中走过来的。当时,她还是个中学生,跟随同学们一起学雷锋做好事。半个多世纪过去,她记忆犹新:当时,厦门交通并不发达,板车很多,厦门的路,坡多且陡,尤其是靠近蜂巢山的厦门港那一带的路更是如此。她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悄悄地随在板车后面,为艰难拉车上坡的工人推车。板车工人发现了,往往会回头对他们感谢地一笑。满头是汗的陌生板车工人朴实憨厚的笑容依稀仍在眼前,时间飞逝,真没想到,严峻的时光老人轻轻地一推,居然把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悄然推到眼前浩淼的大海里去了。

她从那个年代开始,就坚持做好事,她做过多少好事,她自己也记不清了。没有人监督她,更没有人给她下指标、定任务,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一天至少做三件好事。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世界上就是有像她这样自觉主动并把做好事作为人生宗旨的草根百姓。

她曾是厦门年龄最大的无偿献血者,她献出了多少血?她没有统计,也无法统计。一直到有一回,血站的年轻人感动地告诉她说:“老人家,你年纪大了,已经过了无偿献血的最高年限,我们不能再采你身上的血了。我们深深地感谢您呀!”说完,还站起来深深地向她鞠了一个躬。此时,她才不得不退出无偿献血者的行列。她曾经获得过厦门无偿献血奖的铜牌。虽然,她已经不能去无偿献血了,但厦门中心血站的人们依然记住这位可敬可佩的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她送来慰问信。

退休以后,她有了时间。她的家风很好,小时候,父母就教导她,要尊敬、孝顺老人,多做好事,她的儿女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她。她经常去做好事的地方,是养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她和那里的老人和孩子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到了养老院,她的感觉是,就像见到自己的父母,这种发自内心的境界一般人是难以达到的。她为老人剪指甲、洗头发,还和老人们唠嗑。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她就像老人的亲人,情感、心灵和他们息息相通。到了福利院,她最关心是那些孤儿,尤其是那些身有残疾的孩子,更是让她心疼。她教孩子们穿珠子、学十字绣,和他们一起唱歌、做游戏。她的一颗慈善、博爱之心,温暖了太多的人。

在参加红十字会的活动中,她主动签名,去世后捐献眼角膜,把光明留给急需帮助的人们。后来,又和孩子商量,干脆把遗体也捐献出去。她生怕孩子们想不通,耐心地做孩子们的工作。她的话很朴实,她说,人死后火化,什么也没有了,还不如把遗体交给有关部门,发挥最后的作用。孩子们终于理解了她,特地替她到红十字会在捐献遗体的文件上签了名。她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让人们感动的是,她做这些好事的时候,从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朴实无华的行动,书写一个义工的人生诗篇。

人生是有境界和高度的。柯秀清很平凡,但她的平凡却如滴水汇成大海,泥土垒成高山。因此,用“义薄云天,情深似海”评价如柯秀清这些义工,是不为过的。


责任编辑:卢超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