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科学研究:全省领先的科研高地 国内园林界对三角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三角梅只有在原产地才具有形成种子的能力,在国内基本是“不孕不育”的,很难通过自然或人工有性杂交、异花授粉培育下一代,也就更不可能通过有性繁殖产生新品种。但是这一“铁律”被厦门植物园的研究人员打破了。周群与陈惠珠两名三角梅研究人员历时5年多,对三角梅结实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获取了软枝白花、暗斑白花、软枝紫花等十余个品种的种子,在大量的实生苗及扦插、嫁接、重度修剪后的植株当中选择变异部分进行二代繁育,经标本采集与鉴定,成功于2012年初确定了两个性状稳定的新品种——“厦门茄”、“厦门圆叶”,开创了园林界的一个神话。 利用引种驯化的活体植物资源,组织相应的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园艺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责之一。50多年来,厦门植物园在植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棕榈科植物、多肉植物、竹类植物、三角梅、植物共生菌等方面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在福建省园林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建设部和福建省建设厅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开展科普宣传:形式多样的植物课堂 植物园是一座以活植物为材料的科普馆,展示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50多年来,植物园十多个专类园内的各种新、奇、特植物,成为厦门市民和各地游客观赏的重点。 2009年1月,植物园科普展馆正式开馆。通过科普展板、标本、实物、微缩景观、电视视频、多媒体系统和电子书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和游客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瑰丽,传播有趣的科普知识。 引种成功的植物在园区安家的同时,还会挂上名片——植物铭牌,标识科名、学名、中名、原产地、用途等科学信息,有些还增加了植物相关的故事、典故与趣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厦门植物园每年都会举办三四场大型科普活动,很受市民、游客的欢迎。精品兰花展、芳菲月季花展、水生植物主题展……这些赏心悦目的展出传递着生动的自然科学知识。 厦门植物园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植物、昆虫、鸟类、蛙类等生物。2012年厦门植物园推出了夜间自然观察活动——“夜趣自然”活动营。这种新奇的活动方式甫一推出,就获得广大市民的喜爱,连续两年档期全部暴满,不得不多次加场。 厦门植物园还向社会招募科普志愿者,更好地为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科普讲解和咨询服务,协助维护园内参观秩序,维护展品安全,辅助开展科普展览、科学小讲台、科普讲座等各项文化活动。2011年7月、2012年2月,植物园两次面向全市招募60名科普志愿者,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节假日、周末和学生春秋游高峰时为游客进行免费科普讲解,发挥了积极的科普宣传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
相关阅读:
- [ 11-04]厦门一小区排水沟被堵一年没解决 污水倒灌苦不堪言
- [ 10-03]欢迎市民来植物园 欣赏两岸插花精品
- [ 07-31]植物园门口臭水已漫延一周 市政环卫都说:不是我们管
- [ 07-07]厦门植物园西门天桥月底动工 有望国庆节前完工
- [ 06-10]植物园西门口将建新天桥 连接老年活动中心东侧绿地
- [ 06-10]植物园西门口将建新天桥 连接老年活动中心东侧绿地
- [ 05-01]植物园珍品花卉抢眼球 市民赏花品石观画一举三得
- [ 03-25]郁金香在厦门是“过客” 花期仅一周且不能留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