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 通讯员 李灿瑜)近日,四川泸州19岁少年微博直播自杀最后身亡成为热门话题。次日,微博上冒出4起疑似直播自杀事件,均未成功。厦门一年轻网友也在微博上直播自杀,也未成功,被某本地论坛称为“狼来了”。近日,记者与这名网友取得联系,他讲述了背后故事。 【事件回顾】 网友微博自称“想安静离去” 因没钱治病而模仿直播自杀 近日,某本地论坛称,网友“梦魂游飘”独自在厦,一时想不开,在微博上直播自杀。“梦魂游飘”在微博上称“先喝醉再吃安眠药”,“不用报警,我想安静地离去”,并发布几段视频直播自杀过程,关注度迅速上升。记者查看时,发现微博已被删除,该网友此后又开新账号更新,并被警方带走安抚。 记者与这名自称小陈的网友取得联系,身份证信息显示,他出生于1996年。小陈说,他的老家在四川,父母在福州务工,他独身在厦打工已有半年。 记者问他为何想不开,小陈说:“我得了绝症,还有抑郁症。可能是颅骨肿瘤,反复发作,颈椎也会痛。我就拍了片子,在小医院治疗。”记者表示愿意帮忙介绍医生。小陈却说:“家里没钱,不知道治疗会花多少钱。”记者建议尽早接受治疗,寻求爱心人士帮助,他再次回绝:“先拖着,慢慢拖到后年。”小陈还说,他打算今天回四川老家,住到亲戚丢弃的房子里。 记者追问为什么想在微博上直播自杀,小陈回应说是模仿其他人,但他并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可能也会被模仿。小陈直言,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得到帮助,也挺好的,但遗憾的是,直播时有网友还怂恿他自杀,他并不知道如何去回应才合适。 【原因分析】 [心理学层面] 或有抑郁症或对命运不公不满 想吸引他人关注得到心理安慰 厦门市仙岳医院副院长陈进东介绍,微博直播自杀的一般都是年轻人。这些人中不乏有比较严重抑郁症状的,或是对命运、社会不公不满的。选择这种极端且张扬的方式,可能是对某些人、某些事不满,想给对方造成压力,或者是身患疾病,对家庭、社会表达不满,也可能是有其他诉求。 陈进东说,之所以集中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在媒体的传播下产生从众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想哗众取宠,潜意识里希望吸引他人关注,得到心理安慰。 在陈进东接诊的精神疾病患者中,没有采取过这种方法自杀的。但不久前,一名患抑郁症的高校学生,由母亲陪同就诊,母子俩发生争吵。男生对母亲说,如果自己要死,想通过微博直播来实现。当时,母亲吓坏了。 [社会学层面] 网络的匿名性衍生出看客心态 不关心他人生死已成普遍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陆益龙教授认为,自杀者处于非常态,行为与正常人有差异。微博直播自杀在社会上产生不良效应,属于非正能量的传递,但这种不良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并不清楚。对于部分网友围观甚至恶语相向,陆益龙说这是虚拟社会的弊病。由于网络的匿名特性,才会衍生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别人的死活漠不关心,已成为网络社会的普遍社会问题。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郑启五教授说,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潜在欲望,微博直播自杀就是一种求关注的表现形式。他认为,这是“金门大桥”事件在网络时代的一幕(注:美国金门大桥曾发生数十起自杀事件,被称为“自杀圣地”)。微博是双刃剑,一方面有人可能借助微博直播得到宣泄,从而放弃极端念头;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相反后果。 郑启五分析,自杀者心理很复杂,自杀时往往会产生后悔的念头,网民围观甚至怂恿,让人心寒。“在生命面前,是不容许有看客心态的,这种行为非常残忍。”他建议应加强生命和信仰教育,提高民众对生命的敬畏。冷漠者在道义上应受到最大的谴责,情节严重的甚至要予以治罪。 陈进东则认为,网友围观可能只是出于起哄的心态,认为自杀者不可能真的自杀,不一定出于恶意。但这种“网络暴力”可能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专家观点】 发现自杀微博应及时屏蔽删除 尽快找到自杀者进行心理干预 陆益龙建议,为避免微博直播自杀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公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发现微博传播此类信息时,应及时采取屏蔽、删除等措施。当前的社会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治理手段,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这是治本的方法。之所以发生这些事件,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社会没有足够重视或介入有自杀倾向的群体,建议政府、学校加强公民心理健康教育,并对有倾向的群体进行跟踪。 郑启五说,发现类似微博直播自杀事件,网友应及时报警并劝阻、制止。陈进东也认为,网上发现类似事件时,网友不要煽风点火,不要围观,有关部门可用技术手段控制。不管真假,网友都应及时报警,最好第一时间找到自杀者亲友或应急机构,并建议他们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寻求帮助,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此外,还应避免求死者接触安眠药等危险品。 此外,中国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亟需规制,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根据英国《1997年免受骚扰保护法》,“骚扰”除了指将人置于“暴力的恐慌”的言论,还指引起人“惊恐焦虑或情绪低落”。美国有18个州有关于“网络欺凌”的立法,47个州有关于“网络骚扰”的立法。 【记者手记】 围观起哄增加了网络戾气 生犹未知,焉敢言死?采访中,记者始终未提及“自杀”二字,只觉这两字格外沉重,生怕它们压垮18岁少年。年轻的自杀者常说,活着无意义,但死能解脱吗?因此,微博上这种“表演式自杀”如病毒,不断传染后继者;而且在网友围观中,增加了网络戾气。 其实,同样是在微博上,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记者曾采访过一名“渐冻人”,她是退休教师,虽然早已知道结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渐渐失语、失能、停止呼吸,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抗争。她用尚能缓慢移动的手指操作平板电脑,开了微博,与病友们交流心得,还四处搜罗“渐冻人症”新资讯,与病友们分享抗争经历。在与病魔斗争4年后,她走了,却为无数病友点亮一盏灯。
|
相关阅读:
- [ 12-06]台湾58岁妇人身中45刀不治 疑厌世自杀
- [ 12-05]申花悍将为情自杀未遂? 与女友吵架致车祸(图)
- [ 12-04]广西一小学校长家中离奇死亡 家属:绝不会自杀
- [ 12-03]香港男子开煤气自杀引火警 邻居:以为大爆炸
- [ 12-02]选前称连胜文败选就切腹自杀 台里长买鱼切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