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2004年4月29日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2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4年10月31日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决定》修正,2014年11月28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均有从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前款所称的家庭成员包括户籍迁出本市的在校学生。 第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第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市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各区民政部门以及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道)”)具体负责辖区内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物价、统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为审核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依据。 第六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市、区、镇(街道)财政分别按照比例负担,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支付。根据“应保尽保”的要求,实行按实拨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市、区财政分担比例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区、镇(街道)财政分担比例由各区人民政府确定,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最低生活保障捐赠、提供资助,所捐赠和提供的资助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行管理。 第八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当地维持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本市物价指数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制定。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财政、物价、统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在制定过程中,市民政部门应当听取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第九条 家庭成员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家庭成员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在计算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计算家庭成员收入时,城市居民按照其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之日起前六个月的月平均收入确定,农村居民按照其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之日起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收入确定。 |
相关阅读:
- [ 12-04]低保按最低工资36%~42%确定 3次拒工作取消救助
- [ 12-04]福建已审核批复2038人享受高龄人员老年生活保障金
- [ 05-09]长汀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 04-24]70周岁未参保高龄职工 月可领保障金350到400元
- [ 01-28]尤溪去年16668人获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 [ 09-26]中国加大对骗低保人员查处力度 违规记入征信系统
- [ 03-22]福建目前已有万余无力参保人员获老年生活保障金
- [ 09-09]芗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80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