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聚首 共商疑难病例 “讨伐”心血管病这一人类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的心血管病专家可谓是不遗余力。厦门市心脏中心作为心血管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首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起搏与电生理的培训基地,对厦门市民乃至海西市民的心脏健康始终关注着。市心脏中心至今已成功举办多届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和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为海峡两岸心血管病交流平台的搭建搭桥铺路。 本次大会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度聚首两岸及境内外心血管界华医精英,对临床危重疑难病例开展深入探讨,重点展示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和规范化诊疗方案。大会设有海峡两岸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全球华医心血管峰会、疑难危重病例论坛、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论坛、护理学论坛等20余个分会场,举办境内外知名专家讲座300余场。 作为目前港、澳、台参会医生最多的大型心血管专业国际交流论坛,此次参会的专家都是“大腕”级人物。除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葛均波等大陆心血管学科领军人物,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院士、新加坡医学院院士林延龄,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蒋忠想等来自境内外的知名专家也亲临会场,分享经验。 此次论坛还邀请到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理事长黄瑞仁等10多家医院的50余位台湾心血管专家参加。如此强大的“台湾团”阵容,在两岸医学交流中颇为引人注目。 “华山论剑”跨海直播手术 据大会组委会介绍,大会期间,境内外专家还对征集遴选的80余例疑难复杂病例进行了研讨,共同寻求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不仅仅是交流学术成果、技术进展和临床病例,对实践也颇为关注。本次大会沿袭了往届传统,现场同步直播了来自台湾振兴医院与厦门市心脏中心的心血管介入专家联袂献上的10余台精彩手术,这也是大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海峡两岸专家跨海“华山论剑”,施行高难度的手术,其中既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也有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手术,可谓当今心血管病领域介入技术最新进展的一次集中亮相。 两岸手术场景实时出现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的大屏幕上,会场的医生们与手术现场的专家实时交流切磋,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新治疗理念和手术技巧,达到了很好的交流学习效果。 大腿穿刺封闭左心耳 现场进行的手术直播中,演示了左心耳封堵术,这种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可帮助房颤患者有效降低中风风险,目前国内仅少数几家医院开展。 就医于厦门市心脏中心的一位患者,多年来备受房颤折磨,反复发作心悸胸闷,极易出现偏瘫危险。在现有药物和射频消融术等传统治疗手段疗效都有限时,市心脏中心决定为其施行左心耳封堵术———在食道超声指导下,对患者大腿根部进行穿刺,将封堵器沿着血管送至左心耳开口部位,打开封堵伞,从而将左心耳严密地封闭起来。 市心脏中心黄卫斌介绍,“该手术是出血量很小的微创手术,已在欧洲等国家广泛开展。整个手术不到一个小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左心耳封堵后,房颤患者将无需抗凝,既降低了中风的危险,又避免了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 大会还展示了新型心血管成像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两年前,市心脏中心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植入了国内首个完全可降解支架。今年,在对该患者进行复查时,首次运用了OCT技术。据介绍,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辨率血管内影像学技术,有“体内的组织学显微镜”之称。 市心脏中心叶涛介绍,OCT技术在术前不仅能发现心血管内细微的病变,还能甄别血管斑块的危险性,避免误诊漏诊的同时也可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在术中则可精确地显示支架与血管的关系,提高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更能用于评估术后效果,从而降低支架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
相关阅读:
- [ 11-18]美开发仿皮肤可穿戴设备 监测心血管疾病保湿皮肤
- [ 08-08]中国每5个成年人有1个患心血管病
- [ 07-30]厦门不孕症发病率达10% 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 [ 04-22]心血管疾病的“个性化医疗”将成趋势
- [ 09-17]我国首例完全可降解心血管支架研制成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