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义工队伍已有4000人加入
“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总在赶超一些人,也总在被一些人超越。人生的秘诀,就是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因迟缓而空耗生命。人生的快乐,是去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
这个月的第一天,南普陀寺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普罗大众传递了这样一条人生哲理。像这样的“微营销”,自今年以来,南普陀寺每天都在推送。“南普陀寺的微信号不报道新闻,我们传递的都是佛教哲理、人生哲理,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能够对大众的生活有所帮助。”南普陀寺督监兼大知客德煌法师说。
在眼下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这座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的千年古刹,正在努力与时俱进,利用书籍、网站、微信、电视、动漫等渠道,不断创新弘扬佛法的方式。佛法不玄奇,人间佛教就在生活里。
佛法辅导室致力于清净来访者的身心
2011年3月22日起,南普陀寺取消门票
首创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免门票
不久之前,经过民主表决,则悟大和尚全票通过续任厦门南普陀寺方丈。这座藏身于鹭岛名山之下的千年古刹,再一次走入人们视野。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明代时扩建殿堂,规模初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扎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依据“华严经”有言:于此南方有山,名补陀洛伽山(普陀),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故遂将普照寺更名为“南普陀寺”。
现在,南普陀寺平均每天客流量近3万人,不仅是朝拜圣地,也是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然而,和国内很多“凭票入内”的寺庙及景区不同,自2011年3月22日起,南普陀寺就正式取消了门票,寺庙免费向社会开放,首开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免门票的先例。
历史上,自宋朝以来,南普陀寺均依靠寺田出租和善信施主的供养,来维持僧众的生活和寺庙的修缮。自20世纪改革开放国家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南普陀寺百废待兴,出于寺院自养及修建筹集经费的需要,开启了收门票的历史,票价由0.05元逐步调整至3元。
近年来,南普陀寺一直在酝酿取消门票的相关事宜。取消门票,寺院一年要减少两千多万元的收入,并且可能因游客暴增带来治安、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这一创新举措在当时遭遇了不少的阻力和争议。
然而,佛法不是用金钱可以买的。佛陀创立佛教的宗旨,是为了广开方便之门,让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寺庙的自养已经不是问题,门票自然也应该适时取消。
如今,3年多过去,事实证明,取消门票以后,通过合理引导和管理,南普陀寺非但没有出现当初人们所担心的种种问题,相反,寺庙的整体秩序还得到了提升。“我们当时准备了一套预案,结果一直都没用上。”德煌法师透露,“我们发现,以前收门票的时候,游客是消费意识,觉得进寺庙花了钱,寺庙就要为我服务;不收门票了,游客进入寺庙反而更加心生恭敬。原先寺里每天平均会发生二三十起纠纷事件,现在反而都没了。”
“我们不需要门票。我们需要全体僧众专心于内修外弘,把佛法实践开来,弘扬出去,让更多的十方善友真正得到佛光普照。”德煌法师说。
在此之前,2009年9月10日,南普陀寺已对几千年传统习俗的烧香进行了改革:在寺院入口设置赠香处,每人限请香一支。也就是说,在南普陀寺烧香也不要钱了。
取消门票之后,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南普陀寺再度宣布,将逐步取消现有的128个垃圾桶,倡导游客自觉带走垃圾,努力建成国内首个无垃圾桶的佛教寺院。
明年,闽南佛学院将迎来90年院庆
创办闽南佛学院,改变佛教教育模式
事实上,无论是取消门票、烧香改革,还是取消垃圾桶,都只是南普陀寺不断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导报记者了解到,自民国以来,这座闽南古刹的诸多举措都走在全国前列。“今天,全中国有知识的出家人部分与闽南佛学院有关。78年前我出家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出身于闽南佛学院。”今年4月,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星云大师在厦门大学举办了一场讲座,对闽南佛学院给予了至高评价。
民国初年,政治革新。1924年,南普陀寺住持转逢和尚倡议将南普陀寺由子孙寺庙改为十方丛林,实行选贤制度,开创全国先河。当时被誉为“闽南僧中巨擘”的会泉法师被民主推举为南普陀寺首届方丈。
次年,会泉法师与转逢和尚创办闽南佛学院。从此,海内高僧频临弘法,十方佛子竞来求经。闽南佛学院称盛一时,驰名中外,并带动了闽南各地较具规模的寺院也纷纷开办各类学院、学林、学苑或佛学研究会。
受此影响,传统的佛教教育模式得以颠覆。以前,出家人是在寺庙里完成整个学习体系;有了佛学院以后,出家人都升级为“学院派”,教育体系更加系统完整,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明年,闽南佛学院就将迎来90年院庆。当前,闽南佛学院已成为全国佛学界教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生数量最多,且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佛教高等院校。
曾任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妙湛老和尚还力倡开办中国佛教大学,并于1994年12月创办了大陆第一所佛教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奠定了现在南普陀寺以佛教教育和慈善为主的基础和规模。
设立佛法辅导室,将提供心理咨询
现在,南普陀寺斋堂旁有一个特别的房间,经过大悲殿的游客们,总是睁大眼睛远远看着,不时探头观望。
这个房间就是正在对外试运营的佛法辅导室。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社会变迁、竞争压力变大、生活节奏加快,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许多压力和冲突。
佛法正是治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本着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南普陀寺佛法辅导室应运而生,为大众提供佛法修学指导与答惑。
在布置佛法辅导室时,南普陀寺煞费苦心,反复比较与斟酌,尽力营造出清净庄严的佛教氛围,令来访者一进入辅导室就立刻感受到来自三宝的气息,来自南普陀寺清净庄严的道场印象。
辅导室正中供奉着清净庄严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像,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来自佛陀慈悲目光的注视,当下就能够清净来访者的身心。案台、窗帘、茶几、沙发、书架等都采用了自然原木色,使人感觉温和平静与自然亲切。佛前供养着缤纷的香花与净明的酥油灯,还有周边点缀上的若干盆绿色植物,怡人悦目,充满生机。香樟木沙发的摆放也极有讲究,采用U形的包围,不会直接面对面使目光直视造成心理压力。在佛像背后还有一处屏风作为隔断,此处相对隐秘,当来访者有比较私密的问题时,在这隐秘的空间里,可以让来咨询的人能够放下顾忌、畅谈交流。辅导室选址也是有其考虑,面朝着大悲殿既能方便来访者寻找,但背靠着山体又保持着一定的隐秘性。“坐镇”辅导室的是来自闽南佛学院的法师,这些法师都是在闽院执教多年的老师,有着深厚的佛学素养与教学经验。每周一到周五上午9:00—11:00、下午2:30—5:00,法师会接受大众的请法。
现阶段,辅导室仅接受佛法方面的辅导。随着因缘成熟,预计在今年底,将会聘请一些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居士参与其中,为大众提供心理咨询。“我希望以佛法的弘扬,来帮助大众用佛法建立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境界,学会运用佛法指导生活工作,建立符合佛教教义的宗教生活,更好地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德煌法师说。
目前,佛法辅导室可用电话预约,未来还将结合网络等形式丰富大众预约的途径。
4000名义工服务社会弘扬佛法
佛教要革新,要从山林走向社会,从寺庙走入家庭,从僧众走到信众,从谈玄说妙到实践服务。
2009年8月,南普陀寺组建寺院义工队伍,向社会常年征召义工菩萨。寺院组织义工开展义务导游、网络弘法、佛教梵呗、爱心慈善和放生护生等活动,为海内外的香客游客带来便捷热情的服务,已成为寺院一道新的风景线。
现在,南普陀的义工队伍已有4000人加入,他们不光服务佛教,更走入社区、走入医院,将佛陀慈悲带给更多民众,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与高校合作制定新时代丛林清规
中国汉传佛教除了戒律作为僧人个体修行规则外,还制定了丛林清规作为僧众共住集体生活规范。
不过,时代在发展,再遵从700多年前的丛林清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佛教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寺院管理日益凸显出各种新的问题,随着寺院弘法多元化的发展,越发需要管理制度上的跟进。
导报记者获悉,南普陀寺正着手制定一套新时代的《南普陀寺清规》,已形成设想草案。丛林清规的制定,将结合佛教界与学术界的力量,与中国人民大学展开学术合作,整合高僧大德与学术专家之所长,为佛教寺院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实践。
打造全国佛教主题文化突出的景区寺院
千年古刹,梵音袅袅。
历经风雨洗礼,接下来,南普陀寺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佛教主题文化突出的景区寺院。“南普陀寺身处特区,依山傍海,与厦大、环岛路为邻,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参访朝拜的信徒和游客日益增多。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因缘,向人们宣传佛教以及文明道德行为准则,人们在参拜、朝礼、休闲中,提升人文道德品质,完善行为基本素养,从而得到和谐友爱,净化心灵,逐步成为有素养的公民。”德煌法师说。
目前,南普陀寺周边地区景观控制已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落实,规划明确,南普陀寺周边50米范围内今后不得再建高层建筑。
相关链接
佛教交流无边界厦门弘法遍十方
自明末清初以来,随着厦门、漳州、泉州等地闽南人移居台湾,佛教信仰也随之传入台湾并延续下来。
民国元年至二十三年(1912-1934年),南普陀寺首任方丈会泉大和尚先后七次应台湾佛教界人士的邀请,赴台湾基隆、高雄和台南等地开展弘法活动,为台湾佛教普施法雨甘霖。
曾任中国佛教会台湾分会理事长的贤顿法师,年轻时曾来闽南佛学院参学,会泉法师讲经弘法时,常令其追随,随时给予教导。
此后,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等又先后赴台湾弘法;台湾的圣严法师、星云大师等佛教界著名人士亦先后来厦参拜南普陀寺,两岸佛教交流频繁。
此外,南普陀寺与香港、澳门、东南亚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也有良性互动,或讲经说法,说办学兴教,或建寺造塔,或著书立说,或举办种种学术研究的探讨,或纪念历代先贤的慈悲事迹,厦门南普陀寺弘法遍十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