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台
镜头1
绿化带成垃圾场
地点:汇文路
“门前三包”中,包含“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然而,离厦禾路不远的汇文路上,商户门前的绿化带却成了“公共垃圾桶”。
记者看到,汇文路每个绿化带中,一坛的绿植都被砍去一半,留下光溜溜的土层,土层之上堆满各类生活垃圾,苍蝇乱飞,臭味飘散。然而,周边商户熟视无睹,人人效仿,继续把垃圾往绿化带中扔。
镜头2
垃圾扔到人行道
地点:汇文路、福津大街等
同样在汇文路上,四五袋垃圾堆在人行道上,俨然已经形成一个小垃圾堆。
这些垃圾从哪儿来?是沿街商户。记者亲眼看见,汇文路上某小吃店伙计,拎着一袋垃圾就往这个“垃圾堆”走来,轻轻一扔,这个“垃圾堆”的规模又增大一分。
这样的小型“垃圾堆”,同样在福津大街、故宫路、禾祥东路等路段随处可见。
镜头3
餐饮店占道经营
地点:双涵路
部分商户不仅没有打理好门前区域,甚至还随意占用,不但挡住行人去路,还间接增加了垃圾量。
双涵路上,沿街的几家餐饮店便把“经营区域”扩张到门外,餐桌餐椅把人行道堵得水泄不通,行人只得绕路。而到了用餐时间,食客聚集,地面布满食物残渣、纸巾等。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袁舒琪)7月份以来,市委文明办联合本报共同发起的“爱心饮水站”行动,已经集结全市上千家商户单位,从关爱环卫工人出发,为环卫工人提供一杯水、一个纳凉歇脚的场所。
随着行动的持续推广,从更深层次地思考“尊重环卫成果”,成了我们的命题。要满足环卫工人的深层需求,对商户来说最力所能及的,还得从落实“门前三包”做起,“自扫门前雪”,为环卫工人减轻工作负担。
然而,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虽然“门前三包”是有名的“厦门经验”,但如今,部分商户落实“门前三包”的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商户不仅不担起责任,甚至还“往外推”,令“门前三包”牌匾有名无实,破坏了我市的市容市貌。
如何让“关爱环卫工人”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如何将“门前三包”落到实处形成氛围?“门前三包”这一有名的“厦门经验”在现今又遇上了什么瓶颈?本报将持续关注,敬请关注本报下一期报道。
链接
环卫工人:
“三包”变“三推”
增1/3工作量
部分商户不落实“门前三包”,给环卫工人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梧村环卫所纪所长坦言,环卫工人因此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而这三分之一的工作量当中,并非全因商户“不包”,“有些商户不止‘不包’,还将垃圾往外丢。”纪所长拿禾祥东路举例,在中午和晚上的就餐时间,禾祥东路街边垃圾就会“准点爆棚”,它们都由吃剩的饭菜和饭盒构成,沿街商户不仅不收纳到自己店内清理,还将其随意丢于街上。
纪所长还提及,有些商户确实做到了“自扫门前雪”,但他们是把垃圾往公共区域扫,“只保障了自己店门前整洁,而不顾整个城市的环境卫生,这样的做法是很自私的。”
不过,纪所长指出,也有自觉遵守“门前三包”的商户,他们自觉打扫自家店面,给环卫工人行方便,“希望他们的做法,能感染更多的商户加入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