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与朱钰芳交流。
海西晨报讯 (记者 黄旭)昨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宸桥段考察。半个小时里,他考察了3家店铺,其中一家书店名叫“晓风书屋”。临走时,李克强说:“晓风书屋,我记住了。”
在福建,“晓风书屋”也曾是广为人知的民营书店。福建的“晓风”起源于漳州,鼎盛时期在福建共有19家连锁店。
杭州的“晓风”与福建的“晓风”有何渊源?如今,福建的“晓风”经营状况如何?昨日,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杭州晓风书屋运河店老板朱钰芳和福建晓风书屋掌门人许星。
11月21日10时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又走过运河上的拱宸桥,来到桥西历史街区。看到总理就要从店门口过去了,“晓风书屋”店主朱钰芳鼓起勇气说:“请总理来书店坐坐。”
本已结束桥西历史街区之行的李克强听到后停下脚步,笑着说“好长时间没进书店了”,随即转身进店。
“当时也没多想,就是想请总理进来休息下。”昨日朱钰芳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刚看到总理到来,我很是激动,但更多的是亲切的感觉,觉得总理就像书店的老朋友、老顾客。”
李克强边参观边问:书店现在是不是不好经营、有什么困难?现在的顾客有哪些?什么书畅销?朱钰芳一一回答:在电子书和网络的冲击下,经营确实比较困难,好在还有很多老顾客。因为APEC会议不久前在北京召开,最近伟人、领导传记比较畅销。
朱钰芳回忆道,李克强拿起主展台上一本杨绛的小说《洗澡》问:“这本书是不是卖得很好?”朱钰芳说:“是的,这本书我们一直作为人文类书籍的重点在推荐,一直比较畅销。”
晓风书屋是杭州知名民营书店之一,1996年开办,目前有固定会员20多万人。朱钰芳表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顾客,晓风书屋才能坚持下来。对此李克强回答:“传统图书、纸质图书必须好好传承发扬,纸质图书永远都是有市场的。”
提到晓风书屋的名字,李克强念出了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还问朱钰芳是否知道这句词。朱钰芳回答道:“知道,我女儿的名字也叫‘晓风’,就是希望她能够继承。”李克强幽默地说:“那就是‘晓风圆月’了。”
回忆起昨日李克强在晓风书屋的情形,朱钰芳很受鼓舞:“我希望能继续把书店开好。”
背景链接
福建“晓风”吹到杭州
福建的晓风书屋与杭州的晓风书屋两家店有何渊源?据朱钰芳介绍,她是受到福建晓风书屋的影响才开店的,但不是加盟店,也不是连锁店。“我们跟福建的晓风书屋经常往来,是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大家志同道合,都想把店开好。”
福建晓风书屋掌门人许星:总理的话让我倍受鼓舞
晓风书屋源于漳州,在厦门也曾经盛极一时。作为晓风书屋的创始人,福建晓风书屋掌门人许星也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这次总理在杭州说“纸质图书永远都是有市场的”,这句话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倍受鼓舞。
曾经辉煌
8年发展到19家店
成为厦漳文化地标
许星和他的哥哥许志强年少时爱好读书,却有很多想看的书很难买到,有时为了得到喜欢的书,需要邮购或特意向出版社咨询。许星兄弟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书店,让更多像他们一样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人方便地买到书?
说干就干,许星兄弟先进行了市场调查,对象包括学校的学生、图书馆借书的人等。他们给每个潜在客户寄了一封信,调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书籍,之后根据市场需求再开店,并在开店后告知客户想要的书在哪里可以买到。
1987年,兄弟俩牛刀小试,在漳州市区瑞京路先开起了他们的第一家书店。虽然这家店只有不到8平方米,但却让兄弟俩体验到了创业收获带来的快感。“生意非常好,开业仅三天,我们到的第一批书就售罄了。”
经过五年的发展,到1992年,晓风书屋的分店已经遍及漳州每个县城。1993年起,许星兄弟将书屋开到了厦门,第一家位于原来的厦大一条街(后因厦大一条街拆除改建,晓风书屋搬到了大学路),后又将晓风书屋连锁店拓展到厦门莲坂、SM广场、鼓浪屿。
1994年、1995年,泉州、福州也相继有了晓风书屋。之后,从南到北,晓风书屋的连锁店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达到了19家。晓风书屋一度是厦门和漳州的文化地标之一。
现状惨淡
全省仅剩4家店
开KTV填补亏损
然而,如今晓风书屋在全省仅剩4家店,其中漳州、福州都仅剩一家,分别位于漳州府埕文化特色街和福州鼓屏路,而厦门仅剩两家,一家位于厦门大学附近的大学路,另一家位于SM广场。
曾经盛极一时的晓风书屋,为什么最近这些年来走了下坡路?对此,许星认为,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等越来越多网店的兴起,时代变迁带来的房租增高、人工成本增高,让实体书店在价格上占劣势,加之网络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看纸质书的人变少,实体店受到了很大冲击。
“拿漳州来说,开一家50平方米的书店,不算房租及装修费用,基本的配备就要30万元。”众望书店老板陈福源说,在如今网购盛行的时代,缺少政府的扶持,书店根本就经营不下去。他曾与许星合作在漳州丹霞路上开了一家晓风书屋,因为亏损厉害,后来只好改成KTV经营,用赚来的钱填补其他书店的亏损。
“现在全国很多实体书店相继关闭了,原来经营好的现在也在减少门店数量。”陈福源现在做的是图书批发,他说,较之实体书店,做图书批发也只是“苟延残喘”。
看到希望
转型书吧开起沙龙
政府扶持加大引导
为了改变晓风书屋的现状,许星也曾试水过多元化经营,去年,他关掉漳州仅剩的几家晓风书屋,最后在漳州府埕文化特色街开了一家晓风书屋。
转型后的晓风书屋,一楼是书吧,免费提供书刊阅读,兼营咖啡、原汁果汁、简餐、西点、茶饮、高端啤酒;二楼是图书专场,还用作沙龙、公益讲座及各种学习读书活动场所。
“现在这家店的经营状况也不好。”许星说,他担心再经营下去,现存的书店可能还要关掉几家。
迷茫的不止是开连锁书店的许星,还有做图书批发的陈福源,他认为,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不止在漳州、厦门,全国图书实体店行业都面临困境,而这也将殃及出版业,创作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应对行业困境,许星说,除了行业内经营者自身努力转型、探索发展出路外,政府的重视也是很重要的。一是政府要加大扶持图书文化事业的力度,比如说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或是规划专门的区域发展图书文化事业,对经营者减免租金;二是政府加大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读书社会氛围;三是政府介入,借鉴国外经验,从法律上制定行业规定,抑制网上书店与实体书店的价格恶性竞争,保护行业健康发展。
(黄旭 叶子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