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晓风书屋掌门人许星:总理的话让我倍受鼓舞 晓风书屋源于漳州,在厦门也曾经盛极一时。作为晓风书屋的创始人,福建晓风书屋掌门人许星也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这次总理在杭州说“纸质图书永远都是有市场的”,这句话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倍受鼓舞。 曾经辉煌 8年发展到19家店 成为厦漳文化地标 许星和他的哥哥许志强年少时爱好读书,却有很多想看的书很难买到,有时为了得到喜欢的书,需要邮购或特意向出版社咨询。许星兄弟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自己开一家书店,让更多像他们一样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人方便地买到书? 说干就干,许星兄弟先进行了市场调查,对象包括学校的学生、图书馆借书的人等。他们给每个潜在客户寄了一封信,调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书籍,之后根据市场需求再开店,并在开店后告知客户想要的书在哪里可以买到。 1987年,兄弟俩牛刀小试,在漳州市区瑞京路先开起了他们的第一家书店。虽然这家店只有不到8平方米,但却让兄弟俩体验到了创业收获带来的快感。“生意非常好,开业仅三天,我们到的第一批书就售罄了。” 经过五年的发展,到1992年,晓风书屋的分店已经遍及漳州每个县城。1993年起,许星兄弟将书屋开到了厦门,第一家位于原来的厦大一条街(后因厦大一条街拆除改建,晓风书屋搬到了大学路),后又将晓风书屋连锁店拓展到厦门莲坂、SM广场、鼓浪屿。 1994年、1995年,泉州、福州也相继有了晓风书屋。之后,从南到北,晓风书屋的连锁店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达到了19家。晓风书屋一度是厦门和漳州的文化地标之一。 现状惨淡 全省仅剩4家店 开KTV填补亏损 然而,如今晓风书屋在全省仅剩4家店,其中漳州、福州都仅剩一家,分别位于漳州府埕文化特色街和福州鼓屏路,而厦门仅剩两家,一家位于厦门大学附近的大学路,另一家位于SM广场。 曾经盛极一时的晓风书屋,为什么最近这些年来走了下坡路?对此,许星认为,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等越来越多网店的兴起,时代变迁带来的房租增高、人工成本增高,让实体书店在价格上占劣势,加之网络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看纸质书的人变少,实体店受到了很大冲击。 “拿漳州来说,开一家50平方米的书店,不算房租及装修费用,基本的配备就要30万元。”众望书店老板陈福源说,在如今网购盛行的时代,缺少政府的扶持,书店根本就经营不下去。他曾与许星合作在漳州丹霞路上开了一家晓风书屋,因为亏损厉害,后来只好改成KTV经营,用赚来的钱填补其他书店的亏损。 “现在全国很多实体书店相继关闭了,原来经营好的现在也在减少门店数量。”陈福源现在做的是图书批发,他说,较之实体书店,做图书批发也只是“苟延残喘”。 看到希望 转型书吧开起沙龙 政府扶持加大引导 为了改变晓风书屋的现状,许星也曾试水过多元化经营,去年,他关掉漳州仅剩的几家晓风书屋,最后在漳州府埕文化特色街开了一家晓风书屋。 转型后的晓风书屋,一楼是书吧,免费提供书刊阅读,兼营咖啡、原汁果汁、简餐、西点、茶饮、高端啤酒;二楼是图书专场,还用作沙龙、公益讲座及各种学习读书活动场所。 “现在这家店的经营状况也不好。”许星说,他担心再经营下去,现存的书店可能还要关掉几家。 迷茫的不止是开连锁书店的许星,还有做图书批发的陈福源,他认为,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不止在漳州、厦门,全国图书实体店行业都面临困境,而这也将殃及出版业,创作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如何应对行业困境,许星说,除了行业内经营者自身努力转型、探索发展出路外,政府的重视也是很重要的。一是政府要加大扶持图书文化事业的力度,比如说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或是规划专门的区域发展图书文化事业,对经营者减免租金;二是政府加大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读书社会氛围;三是政府介入,借鉴国外经验,从法律上制定行业规定,抑制网上书店与实体书店的价格恶性竞争,保护行业健康发展。 (黄旭 叶子申) |
相关阅读:
- [ 04-24]晓风书屋漳州府埕店正式开业 迈出转型第一步
- [ 04-24]世界读书日 漳州“晓风书屋”再出发
- [ 12-17]漳州晓风书屋转型多元化经营
- [ 12-14]漳州最早的“青年文明号”晓风书屋要倒了 望政府扶持
- [ 12-12]忆晓风书屋昔日繁华 名人签售万人空巷
- [ 12-11]店租猛涨电商冲击 晓风书屋只剩5家转型忙
- [ 12-02]晓风书屋师大店半年开门不营业 亏损达十多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