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世界问候日”,本报开展“问候行动”调查,六成人认为陌生人之间也需问候 厦大社会学专家认为,问候增强人们的信任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温暖 面对陌生人热情的问候,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 犹豫不决 每天,我们都要和无数陌生人或擦肩而过,或迎面相遇。如果你微笑问候一声“你好”,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呢?昨天,记者在学校、商场、居住区等人群密集处,主动向陌生路人问好。在相遇的45人中,只有11人回应了问候,其他人则警惕地避开了。 明天是第41个“世界问候日”,本报记者开展“问候行动”调查。对市民进行的电子问卷调查显示,70%的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节日”,60%的人认为陌生人之间也需要问候,但只有40%的人表示会主动向陌生人微笑问好。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赵晨旭 见习记者 林珊 李毅颖 图/记者 刘东华) 试探 你为什么不理我 向大学生问声“你好”,得到回应“你问别人吧” 问候地 校园门口、公交车站 昨天下午4点10分左右,演武小学的孩子们陆续走出校门,有的结伴同行,有的站在路边等家长来接。 记者看到一名10岁左右的胖男孩走来,微笑着发出了第一声问候:“小朋友,你好。”小男生一愣,立刻像受到惊吓的小鸟,拔腿跑到来接他的奶奶身边。 随后遇到的三名小学生,面对记者的问候,都选择了迅速离开。难道记者长了一副“人贩子脸”?稍作调整,记者再次寻找问候目标。一名坐在路边石凳上的小男孩引起记者的注意。“小朋友,你好,是等爸爸妈妈来接你吗?”小男孩礼貌地回应:“是的,我在等妈妈来接我。”紧接着又加了一句“姐姐你好”。 记者“得寸进尺”问是否可以握个手,小男孩大方地说“可以”,温柔地伸出了手。 离开小学校门口,记者来到厦门大学门口。连续发出的几声问候,都如石沉大海,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仿佛没看见记者,情侣们各自亲密,女生们讨论着去吃什么。好不容易有个男生开口了,他冲记者一摆手:“对不起,你问别人吧。” 在厦大西村公交站,记者向几名等车的男女点头微笑,惹来几道异样的眼神,还有人转身和同伴窃窃私语。 |
相关阅读:
- [ 11-21]不搭理陌生人问候者占四成 专家:内心缺乏安全感
- [ 09-22]厦妇联为退休老干部送上中秋祝福
- [ 05-15]大学女生拒绝参加培训 “双引号”短信“问候”
- [ 11-16]陌生人夜间常敲业主门 居民疑是贼“探路”
- [ 07-25]女生手被陌生人划后眩晕 怀疑自己被“下迷药”
- [ 05-24]厦门:错转七万给陌生人 催讨未果诉讼讨回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