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眼下,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五花八门的“健康文章”扑面而来。然而,迷信这些所谓的健康知识,却随时可能掉入“伪健康”陷阱。医生提醒,感觉身体不适时不要上网寻医问药,应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切莫贻误病情。
今年9-10月,知名市场调研和咨询机构Kantar Health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开展了“公众健康知识获取与认知现状”调查,近日,相关结果得以公布。结果显示,过半受访者表示,会通过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获取健康信息,并用于生活。
调查发现,虽然网络和社交媒体还没有成为最主要的医学及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但已显示了巨大的影响力:有53%的受访者表示,曾将网络、微博、微信所传播的健康知识应用于生活。有近四成受访者会首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一下自己的病情,包括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书籍查询,微博、微信查询等。然而,一些知名医学科普网站和医学专家痛批这些来自微信、微博的知识常常违背医学常识,健康陷阱多。记者采访了多名医生也表示,这些“健康知识”不靠谱。
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立刚认为,根据自己的症状上网搜病情和治疗方案极不可取。每种病情都有许多症状表现,相同的症状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病。以病名搜索,也可能不准确,一些比较高深的医学专业书传抄中可能出现偏差,而一些非医学人士编写的科普材料可能不够科学严谨。
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琪林认为,网上求诊也并非完全不可取,但前提是正规的医学网站。
链接
微信上的“伪科普”
1
酸性体质易致癌?
一条“温馨提醒”在微博、微信上“经久不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酸性体质更有利于癌细胞的生存和转移,容易致癌。所以,提倡多吃碱性食物,可以抗癌防癌。传言称“美国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然而,记者在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单中,并未发现“雷翁”这个名字。
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黄献钟说,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理论中,都没有酸碱体质这一说法,这纯属“无稽之谈”。人体自身有一套完整、强大而精细的调节系统,有能力维持体内酸碱度的平衡。一味追求所谓碱性食物,只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反而有害健康。
2
“月牙”预示健康?
“从甲半月看你的身体健康”也是朋友圈中常被转发的一条“科普”,不少市民边看边伸出自己的手指比对。
对此,黄献钟表示“并无依据”。甲半月的多少、大小,与年龄、性别有关,年轻时甲床较多,年纪大了则慢慢萎缩。工作环境、劳动、手指损伤或是甲癣,也都可能影响指甲状态。目前为止,他并没有看到有文献表明,甲半月与健康有关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需要通过多项指标综合看,指甲仅是“望”的一部分。
中山医院皮肤科医生姜晓勇说,从西医角度而言,甲半月只是正常的生理结构,不能单纯通过甲半月是否存在来判断疾病,诊断疾病需通过多方检查。
3
吃猕猴桃治口腔溃疡?
还有传言说吃猕猴桃、西红柿可治疗口腔溃疡。市口腔医院邓冠红医生说,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而补充维生素C是用来治疗坏血病(口腔表现为溃疡、出血)的一种方法。但复发性口腔溃疡并不是坏血病,补充维生素治疗口腔溃疡不一定管用。因此,吃猕猴桃、西红柿来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并无科学依据。
复发性口腔溃疡则很难根治,但可通过控制其相关发病因素,延长溃疡复发的间隔时间,减轻症状。他说,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定要重视,尤其是长期在一个地方溃疡,有癌变的风险,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