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道吕岭路高架桥下 “废品堆”旁住着人 成功大道吕岭路高架桥下,长势茂盛的绿化植物里,有一条外人难以察觉的小路,从小路进去,有一片100多平方米的空地。 绿化植物形成的墙外,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地面上也少有垃圾。但“墙”内,用过的一次性餐盒堆积成山,塑料瓶、纸板也是一堆一堆。空地上有六张床,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六名男子就居住在这里。 记者的闯入,让他们十分警觉,一名手里整理着废品的男子不肯说话,但一直盯着记者,远处一名男子趴在床上,正玩着手机。记者试图跟他们聊聊,但没有人愿意答话。 调查 执法有效果 “鸡毛掸族”不见了 虽然乞讨大军挥师南下与往年相同,但随着城市变化,他们也悄然发生转变。 此前,本报曾报道过SM城市广场周边的乞讨人员穿梭于车流中敲车窗乞讨,或是手持鸡毛掸,给过往车辆掸灰要钱。然而,今年却难得一见他们的身影。 据SM城市广场附近执勤的民警说,由于围挡施工,路口24小时都有民警和协警执勤疏导交通,这类“鸡毛掸族”在车流中穿梭非常危险,他们看到都会劝离。从今年春节后,“鸡毛掸族”就再也没出现。 一名车主说,他很不喜欢“鸡毛掸族”,平时爱车清洗时,都要盯着洗车工,轮圈和车身不能用同一块毛巾擦,防止车漆刮花;而“鸡毛掸族”从来不洗的“鸡毛掸”,擦车时肯定会弄花车漆,还要钱,令他很不满。 救助站头疼:他们就是不肯来 厦门流浪乞讨人员的增多,和天气不无关系。临近冬天,北方的城市气温降低,南方城市相对宜人,即使在户外,多穿衣服也能抵御寒冷。温度的差异,造成流浪乞讨大军“挥师南下”。另外,临近农历年底,不少在外做生意的人也逐渐回家,乞讨人员也随波逐流,冲着“钱袋子”而来。 市救助站陈科长说,近日,街面上的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而他们接到的举报电话也增多;不过,根据市救助站接待科统计的数据,主动求助的人数,虽然有增长但并不明显。 陈科长表示,一些职业乞丐根本不愿意接受救助的,主动接受救助的人群,大部分是没找到工作,或是钱包手机丢了,有生活上的困难。但是,他们劝导的部分乞丐,则把乞讨当做职业,认为在街头乞讨,每天都有收入,而进入救助站则断了“生财之道”。 更有元老级别的乞丐,在救助站工作人员劝导时,表示自己“一个月有一两万的收入,为何要去救助站!”他有妻儿、住处,乞讨演变成家庭收入的来源。 链接 “露宿族” 转换“阵地” 昨日记者来到轮渡走访,虽零星有一些乞讨人员,但相比以往已少了不少,“强唱族”也不见踪迹。 据了解,厦鼓轮渡航线调整是原因之一,大量的游客分流,从东渡上船或者海沧上船,轮渡仅有本地居民过渡。人流减少,势必影响乞讨人员的收入,使他们不得不放弃。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流浪乞讨人员将“阵地”转移到了南普陀寺、第一医院、中山路等周边。记者前往南普陀寺,果然连续发现人行道上有乞讨人员。 据思明区执法局机动一中队轮渡执勤点负责人卢先生说,今年7月份,他们曾联合多部门,劝离一伙“强唱族”,现在一旦有“强唱族”过来,他们立即会劝离,防止人员聚集。 在鹭江道旁的一个小公园里,记者看到一名流浪人员搭着地铺睡觉。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小亭子游客一般不会涉足,以前,不少流浪人员打地铺在此休息,他们多次劝导也不离开,但最近明显少了。 |
相关阅读:
- [ 08-24]两乞讨者争地盘“干架” 一乞讨者头破血流
- [ 07-17]福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将有统一标识
- [ 07-14]老人徒步从三明来厦找儿子 靠向路人讨钱维持生活
- [ 06-03]厦门流浪人员管理将实现网格化 流浪未成年或得到保护
- [ 05-18]“骆驼乞讨族”现身厦门海沧 求合影就伸手要钱
- [ 05-17]一老一小牵着骆驼跪海沧街头乞讨 语言沟通有障碍
- [ 05-16]罗源凤山镇有个“现代武训” 老人“乞讨”办学
- [ 04-18]流浪乞讨人员跑救助站骗取车票现象能否杜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