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三招】 手段1:投资养生基地 借口为中老年人做健康咨询,推销“养生基地”,请他们实地参观打消戒心 手段2:买房子赚租金 引诱客户买公司旗下的房产,称每月付租金,但没有任何凭证 手段3:入股加盟店 借口投资做生意,承诺给客户高额利息
厦门日报讯(记者 谭欣妮 通讯员 杨长平)四年前,李某(化名)辞去令人艳羡的总经理职位,从厦门回到四川老家。面对外人的疑惑,他托辞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四年后,老东家栽了,他也被公安机关逮捕,送上法庭。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孝子”只是幌子,他是想逃开猫腻重重的老东家。 近日,思明区法院开庭审理李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他的老东家,MJ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J实业”)的不法面目也浮出水面。 号称投资实业 暗地非法吸收资金 2001年,MJ实业在厦门设立分公司,招聘了一批业务员,李某就是其中的一名。从表面上看,该公司经营实业,在江西有个山清水秀的度假村,里面还有果园和养殖基地。但实际上,MJ实业用14%至26%的超高年利率吸引市面上的“闲钱”,转手投资房地产。这事当然不能放在明面上说,于是公司就想出了好几个幌子。 幌子一,是“投资养生基地”。与李某同时进入公司的黄某告诉侦办人员,那时他每天早上五点就得起床,爬上植物园拉横幅,支摊子,逮着早锻炼的中老年人做健康咨询,借机推销公司的养生基地项目:“投资了我们的养生基地,每年包您赚十几个点的利息,比放在银行强多了。” 遇上戒心强的老年人,业务员会邀请他们飞一趟江西,参观度假村。一看到连绵成片的果园,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养生基地,老年人哪能不动心?再听业务员忽悠几句,什么“这还只是初步规模”,或者“公司还要扩大生产,打造养老养生与健康管理的龙头企业”,客户就乖乖掏钱了。 这一招“实地查探”是MJ实业的杀手锏,屡试不爽。即使后来他们抛弃了养生基地的噱头,仍然定期组织客户去度假村参观,制造出“公司做实业”的假象,让客户们放心地把钱投进来。投资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但合同上一律不能写“投资”,而是购买公司产品的预付款。这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到期时公司会以聘请客户做市场监督员的方式支付利息。 幌子二,是“买房子赚租金”,名义上是客户购买MJ实业旗下的房产,然后由公司帮忙出租,每个月固定付租金给客户。实际上,房子既不用过户,也没有房产证明。客户只需要交一笔钱,等着每个月“收租”,年底还有一笔丰厚的利息。 幌子三,是“入股加盟店”,换汤不换药,也是借口投资做生意,承诺给客户高额利息。 到了后期,MJ实业的名气大了,很多客户会自己找上门来。“有些人知道公司没有在投资,但他们不在乎,因为能拿到很高的利息。”一名员工在做笔录时说。从2003年到2009年,公司共集资一亿两千多万元。 赚了八年亏心钱 总经理辞职逃回老家 说穿了,MJ实业就是用一纸合同掩盖了非法吸收存款的事实。与同事相比,李某升职的速度最快,两年不到就当上了总经理。公司经营的真相,他当然也最清楚。曾有下属的业务员问过李某,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否违法?李某这样回答:“没问题,我们的合同都是律师订的,工商局也备了案。再说,你看客户不都拿到钱了吗?” 然而,这并非他内心的真实想法。2009年,进入公司的第九年,李某辞职离开,回到四川老家。对外,他告诉大家“母亲年迈,我要回家照顾老人。”其实,他是想从公司逃开。被捕后他坦言,“当时我就觉得公司迟早会出问题。”由于长期负责管理层的业务,李某的客户并不多,有的是他的邻居,还有的是他儿子兴趣班的老师。李某辞职时,这些人基本都抽身了。剩下的两三个还没到期的客户,一段时间后也取回了本金和利息。 四年后,MJ实业私下投资的房地产事业失败,资金链断裂,厦门分公司当然也受到牵连。经过一番侦查,2013年10月14日,公安机关最终在四川逮捕了李某。 近日,思明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官认为,MJ实业违反国家融资管理法律规定,于2003年至2009年在厦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亿两千多万元,数额巨大,严重扰乱了社会的金融秩序。李某担任公司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是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故李某之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
相关阅读:
- [ 09-06]非法集资近期猛增 “发展校车项目”骗了上千人
- [ 09-06]福州鼓楼区检察院批捕 7件非法集资案嫌疑人
- [ 08-18]福建省排查清理非法集资广告
- [ 05-30]福建省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
- [ 04-30]福州严查房产中介非法集资 将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 [ 04-11]福州:投资公司涉嫌非法集资 五六百名老人被骗上千万元
- [ 02-09]福建典当行排查非法集资
- [ 08-13]亿万富婆非法集资30亿 警方披露骗钱手段及潜逃内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