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制造业企业多,亟须转型升级,图为建霖卫浴生产线。(刘德英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刘德英)当“中国制造”进入“高成本”时代,如何转型升级、向创新要效益,是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的课题。在以制造业为基础、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集美,产业转型升级正变得迫在眉睫。 为帮助辖区的企业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集美区频频“出招”,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由政府牵线出资,引进来自台湾的“顾问”——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协助企业找出问题、寻找方向,并进行“一对一”的诊断、辅导。 这项工作从去年开始,已让不少企业尝到甜头。截至目前,集美区已有9家企业接受诊断,其中4家在“问诊”后,进一步接受辅导。本周,首批接受辅导的四家企业举办了“成果交流会”,邀请辖区20家企业、80多位高管现场参观、交流,分享企业生产、管理改进的心得。 “一对一”辅导 提供解决思路 厦门宇龙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去年,他们成为首批接受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诊断的企业之一,并随之进入辅导程序。为此,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派出专门团队和辅导老师,进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从生产、管理等环节逐一入手,帮助企业排查出关键问题,进而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辅导机构的协助下,在生产环节,我们从交货期延误管控、产品质量管控等最重要的方面入手,进行一个多月的诊断排查,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生产节拍不同步、原材料采购供应和生产需求不匹配等。针对这些问题,辅导老师与我们的生产管理干部共同研讨改进方案,不断实施改善。经过一年的时间,现在我们效率提升了不少,交货期基本不延误,预计明年同比能省下200万元的成本。”厦门宇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锋坦言,以往公司自主查找问题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专业的辅导机构能够提供更为系统、整体的解决思路。比如在改进生产工序的衔接方面,之前企业为了解决后续环节因供料不及时而停工待产的问题,增加投入、多买了一台切割设备,但发现效率并没有明显提升。在辅导机构介入后,专家顾问从生产节拍的重新统筹,以及人员管理、原材料供应等角度进行系统性改善,问题才迎刃而解。 借鉴“台湾经验” 企业初尝甜头 在一家从事卫浴配件制造的企业——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来自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的专家也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跟踪辅导,导入精益生产模式,协助企业从营运方式到产品、品牌、文化的转型,在企业内部掀起一阵改革风暴。 “我们会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制定辅导方案,派出相应专长的辅导老师做‘单兵教练’,这些辅导老师中有很多具有资深的企业实战经验,能够很快找出关键点,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制造业事业部协理陈诗龙认为,现在大陆企业面临的诸多发展瓶颈,台湾也曾遇到过,因而能够提供应对的策略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经验。同时,在“诊疗”过程中,辅导老师很注重和企业一起探讨,引导企业自主找到问题根源,再进行调整。 陈诗龙介绍,集美区首批进入辅导程序的企业包括谊瑞货架、宇龙机械、松元电子、建霖工业等4家企业,“通过此次成果交流会,他们的经验被更多的企业学习分享,将带动一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政府引进这样的辅导机构对企业的帮助很大,我们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现在团队信心满满。”厦门谊瑞货架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水华说,希望顾问机构能够与企业建立更为长期系统的跟踪辅导机制,“监督企业巩固辅导成果”。 |
相关阅读:
- [ 10-31]集美杏林村一男子坠亡 法医初步鉴定排除他杀可能
- [ 10-29]厦门集美8100万元投向1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
- [ 10-29]福建省侨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座谈会
- [ 10-25]海峡两岸文博会敲定两大文化产业项目将落户集美
- [ 10-24]集美理工天桥堪比垃圾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