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昨天,在文博会两岸文创商业对接会上,两岸数百位文创界代表济济一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中几位台湾文创达人的经验分享,让大陆嘉宾领略到宝岛文化创意之美。 台“商圈达人”杨修铨:将贫民窟改造成“时尚橱窗” 有“商圈达人”之称的杨修铨,被公认为台湾文创界经验最丰富的大佬级人物,他长期协助岛内政府部门、开发商,以文化创意、科技运用等手段,改善落后地区的发展面貌。昨天在文博会上,他梳理了西门町发展历程,让人们对这个台北地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西门町商圈在改造前是贫民窟,被指为“乱象丛生”,但杨修铨却对这种“乱象”有独到见解,“‘乱’是不同文化碰撞所产生的现象,而西门町正是在时代的变迁中,各种文化交汇所形成的大熔炉”。他认为,商圈发展的核心价值,除了商业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地区背后的文化本质。 当初,杨修铨拿着“刺青街”、“滑板街”等西门町18条街道规划,找台北市政府寻求支持,结果被骂回来了。“既然政府不愿花钱,我们就动用民间力量”,杨修铨带着自己的团队,梳理着杂乱的文化,硬是将西门町彻底改造。如今,这里已成为集跳蚤市场、创意市集、品位街区、影音休憩等一应俱全的“时尚橱窗”,是海外游客在台北的必游之地。 在规划中,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杨修铨坚持的一个方向。在台湾,西门町最早地以开放的胸襟面对同性恋群体,在他看来,西门町永远是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结合体。 华山文创园总监林羽婕:打开围墙让文创园区动起来 台北华山文创园总监林羽婕在会上指出,两岸的文创园区的兴建都有两种形式,一是平地起高楼,二是旧厂房的更新再利用。“华山1914”是一栋栋老厂房,如果一开始就做招商,很可能会被束缚住,于是他们进行逆向思考,首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 2003到2007年,大量艺术家进驻华山园区,各类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但有效经营却是一个大问题。新团队于2007年开始进驻,又重新思考华山的下一步,此后这里正式改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纯粹的艺文园区,转变为经营性创意产业。据林羽婕介绍,和其他创业园区不一样,华山做的第一件事是打掉围墙,引进人潮,通过办会、办展、办演,把不同族群带入园区。2013年之后,华山更是频繁举行跨界的大型节庆活动,让民众找到文化存放的地方。 林羽婕强调,他们的团队并不仅仅在搞物业,而是一个策划团队,他们经营空间、经营时间、经营创意、经营故事、经营感动。 |
相关阅读:
- [ 10-25]厦门文创产业添外援 两岸文博会昨举行系列签约活动
- [ 10-25]两岸百名摄影家齐聚文博会 160幅作品述说两岸情
- [ 10-25]两岸文博大讲堂精彩亮相 今明两天还有12场将开讲
- [ 10-25]两岸文创产品在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陨石可做保健品
- [ 10-25]台妹陪您家门口逛宝岛 循地图走遍“20县市”(图)
- [ 10-25]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昨开幕 1583家两岸企业参加
- [ 10-25]文博会,台湾工艺业者前进大陆市场的跳板
- [ 10-25]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开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