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城市要成为设计精品 必须依靠本土团队 城市风貌是由山水、街道、绿化、建筑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对厦门而言,其中最大的短板,或许就是建筑。 “要改变这一点,单靠外来设计师设计几个地标建筑,已经无法实现高标准的城市要求。”赵燕菁举例说:“芝加哥是美国规划最好的城市,而考察过芝加哥之后,就不难发现芝加哥有今天的成就,与其拥有一个强大的本土设计团队密不可分。SOM这样的本土设计团队,为芝加哥建筑设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溯芝加哥河而上,几乎每一栋建筑都是设计精品,整个湖滨地区,仿佛是现代建筑艺术的集中展区。” 同直接引进已经成名的设计师相比,培育本土设计群体要困难得多。迄今为止,中国真正拥有完整设计群落的城市屈指可数。赵燕菁认为,本土设计力量的培育,不能仅仅依赖设计者的天赋,更不能靠揠苗助长式的“重点扶持”,而是要创造一个能够自动发现好设计的环境。设计环境犹如设计的气候和土壤,一旦形成合适的匹配,多样化的设计群落就会自发地集聚,成长。 【目标】 公开设计开放平台 为本土设计师创造机会 壮大“设计厦门”的本土力量,正是需要为本土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 赵燕菁告诉记者:“除了向优秀的本土设计师开放重大项目竞标资格外,邀请本土优秀设计师参与一些小型项目设计(如变电站、加油站、幼儿园等)也是一个方向。”他认为,好的设计,并非都是大型地标建筑。很多大师都是从设计“小”建筑起步的。像藤本壮介的许多作品,都非常小,甚至是一个公共厕所,都可以成为其设计创意的对象。 而现在,市规划委设立“公共设计开放平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机会。记者在规划委官方网站上看到,这些公共设计开放平台的项目大多已经有业主及设计单位,而项目的主要来源,是专审会上被认定需要开放外观设计的项目以及特定公共建筑项目。 据介绍,项目外观设计全开放后,所有人都有权为其提供外观方案,不需要任何资质。不仅职业建筑师可以参加,大学在校生也可以参加,甚至没有建筑设计资质的艺术家、专修设计、景观设计师都可以提供咨询。这就可以大幅降低有天赋的年轻设计师获得设计权的门槛,为不知名的设计师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 在台北、首尔这样的设计之都,包括建筑设计在内的广义“设计”已经成为产业经济的价值倍增器。对于“设计之于厦门的意义”,赵燕菁认为,作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厦门”已被列入厦门的发展目标。这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从酝酿原创的设计思想,到教会大众设计阅读,都不能一蹴而就。厦门公共设计开放平台的创设,就是迈向这一目标的行动。 |
相关阅读:
- [ 10-23]公园的地姓公,请还给市民
- [ 10-21]尊重规划权威才能告别奇怪建筑
- [ 10-20]漳州芗城投61亿新建四大城市公园 项目规划详情
- [ 10-18]云霄核发首本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 [ 10-14]厦门规划委员会挂牌 非政府成员单位变为政府单位
- [ 10-14]福州皇庭文郡小区多建两楼 无产权最低售价42万
- [ 10-10]“规划之神”不能只是“诙谐调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