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斥资5000万元改造 邮轮中心坐船待遇像坐飞机

2014-10-17 10:39:28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0月20日起,游客改从东渡国际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上岛。为此,邮轮码头斥资5000万元进行了改造,整个大厅配备有中央空调,WiFi全覆盖,旅客彻底告别了在风吹日晒下购票、等船的日子。国际邮轮中心片区改造后拥有小车车位1040个,错峰时段可增至1440个。

海西晨报讯(实习生 王晓萍)10月20日起,厦鼓航线将进行全新调整,游客改为从东渡国际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上岛。其中东渡国际邮轮码头尤为引人注目,不但因为邮轮码头斥资5000万元进行了改造,更因为这个以“机场航站楼”为标准打造的国际化码头,对来厦游客的旅游质量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

昨日,晨报记者走进邮轮码头,在业内人士的指引下探访了这个机场航站楼般的国际化码头。现在,晨晨就让读者朋友们先睹为快,也解读一下不同类型的游客该如何前往国际邮轮码头。

购票等船不再风吹日晒

昨日,晨报记者在国际邮轮中心看到,国际邮轮码头的购票大厅及候船大厅宽敞明亮,购票区与候船区面积达12000平方米,10条安检通道已经“严阵以待”。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整个邮轮码头的商业布局都将由专业设计方进行设计,对于商业业态、外部装潢都有严格的考量,将最大程度地满足停留游客的各种需求。

整个大厅配备有中央空调,WiFi全覆盖,旅客彻底告别了在风吹日晒下购票、等船的日子。站在候船大厅的落地玻璃前,旅客拥有180度海景视野,候船缓冲区毗邻小兔屿、大兔屿,美景一览无余。如果是在酷热难耐的夏季,进入登船通道后,自动喷淋降温系统将带来冰凉体验。

 

国际邮轮码头外景

千余车位解决停车难

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定良介绍,此次改造、扩建,包括外围道路、平台、方舟、船舶等方面。

据了解,国际邮轮中心片区改造后拥有小车车位1040个,错峰时段可增至1440个。其中,国际邮轮码头一层与夹层停车位共有540个,包含新增车位73个。邮轮城的地下车库有车位500个,错峰时段可增至900个。此外,团队旅游大巴“专属停车位”53个,远期规划将增至67个。其中,南侧大巴停车场停车位24个,北侧大巴停车场停车位19个。

空乘标准的站务人员

领口是标准的蝴蝶结,紫色的马甲搭配白色的职业衬衫,一群女孩在国际邮轮码头上谈笑风生。这就是未来邮轮码头的站务员们。码头的检票、咨询、引导等都由站务员来完成,绝对的空乘标准。

“我们不仅完全按照机场标准来建设,更是要与国际接轨。”吴定良表示,国际邮轮码头提升服务品质,向航空公司的服务看齐,旅客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航线的改变使这里成为人员集散区,硬件条件比原本的码头优越许多,未来的展望总体以“美丽厦门”为战略规划。

码头候船区

提醒

不同游客乘车方式各异

自助游:

三类车辆任您选

如果您是一位自助游的游客,邮轮码头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将让您体验完美的无缝链接服务。除了团队的旅游大巴之外,邮轮码头大厅外的平台仅供三类车辆经停:公交车、出租车、旅游专线,也就是说没有跟团或者亲友接送的游客,在前往或是离开码头的时候,可以直接乘坐这三类车辆进出码头。这里不但没有了轮渡日晒拥挤的现象,更少了黑车的干扰,能够像机场一样,快捷地排队打车。

当然,如果花上10元钱乘坐20日最新开通的旅游专线,则能够领略厦门环岛沿岸最经典的风光。此外,条条大路通码头,由国际邮轮码头始发和经停的公交线路达到29条,遍布全岛。希望体验BRT的游客也可以通过L5的链接线到达快速公交站点,在高高的架桥上体验“腰间上的美丽厦门”。

团队游:

旅游大巴避开拥堵

如果您是一位跟团的游客,那么在进出码头就会有专门的上下车地点。国际邮轮中心片区停车库的扩建改造,将旅游大巴停车场与其它车辆分离,大大降低了拥堵的可能性。

团队旅游大巴可经狐尾山隧道驶入平台停车场短时间下客,由南通道离开国际邮轮码头。另外,南侧、北侧大巴停车场各设置一个出入口。旅游大巴可经由湖滨北路、东港一路进入南侧大巴停车场,离开车辆由东港一路进入东渡路;或经东渡路、东港路进入北侧大巴停车场,从南通道驶离进入东渡路。

自驾游:

私家车不可上平台

若开车来国际邮轮中心乘船,记住千万不可进入平台停车场泊车。需要停车的市民,可由东渡路驶入东港路,然后选择进入国际邮轮码头停车库或港航大厦地下车库。若由狐尾山隧道直接上隧道立交的,可以在隧道立交上的分叉口靠右侧车道(根据标示)下立交到东港路,然后选择进去邮轮中心停车库或港航大厦地下车库停车。短时间停留的市民,在设置有临时停靠点的地方即下即走,避免造成拥堵。需要提醒司机朋友的是,国际邮轮中心片区内均是单向行驶。

码头售票处

20分钟航程让旅游更从容

作为一个厦门人,我们习惯了左手鼓浪屿右手厦门港,习惯了轮渡码头身后的钟声,习惯了鹭江道的熙熙攘攘,习惯了阳光照耀下近在眼前的百年鼓浪屿。有人会问,把一个5分钟的航程变成20分钟,是不是舍近求远?有人会问,这个地方不才是真正的老厦门吗?

作为一个记者,听到各种声音,也会犹豫着要站在哪个立场去思索,要如何计算远近得失。其实也很简单,旅游的核心就是站在体验者的立场,如果体验者感觉好,那就对了,那么围绕旅游的所有方面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环境还是商业。

记者在鼓浪屿上工作两年。每日上岛、下岛,经历过和游客一起挤船的时候,经历过优先走居民通道的时候,经历过陪朋友排队买票的时候,也一直经历着下班时间和游客挤29路公交车的时候。

然而,到邮轮码头的时候感觉像是进入了飞机场的航站楼,心里有一种情绪让人无法平静,觉得等到了想要的东西,而且比原先想得还要好。想着游客再也不用在烈日下等候船只,不用再为了一个座位争抢而影响旅游的心情,想着以后在鼓浪屿上班的人可以不被汹涌的人潮所扰,就觉得感慨万分。

当你从邮轮码头踏上鼓浪屿,你也许不会觉得20分钟的海上航程长,还会觉得短。能在海上多游览这个“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海上花园是不是一种福利呢?有多少内地的游客不就是来“看海”的吗?至于厦港老城,不就是几公里之外的景致吗?不就是旅游专线一站的距离吗?记者认为,这个城市是需要更多距离,而非聚集。

人与人的距离,风景与风景的距离,多等一会儿船,多走一段路,是旅行本身的一部分,在这个移步易景的海滨城市里,每一段距离都是风景。

至于商业、环境,也会随着体验感的提升而变化。历史总是在磨合中变迁,但是不固守的开放心态是磨合所需要的。无论如何,这个旅程的起点,我给五颗星。

(李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