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今年年底前 厦门每个液化气钢瓶都将有“身份证”

2014-10-14 16:29:2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规范】

■燃气企业须统一送气客服电话

■钢瓶上将有统一电话和条形码

■送气工统一着燃气企业工作服

■服装上印有企业名称(标识)、服务(送气、投诉)电话

■送气工在送气时应出示上岗证,出具燃气企业的送气单,送气单载明用户姓名、地址、气瓶编号、规格型号、数量、服务内容和用户签收等事项

液化气钢瓶每个都要有专属的“身份证”,各燃气企业建立各自的统一送气客服电话,杜绝送气工揽私活。昨日,全市燃气行业安全工作会议在市市政园林局召开。会议分析了厦门燃气行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年底前,各燃气企业要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相关部门将进行检查、验收。

厦门晚报讯(记者 谢雨真)

【年底前】

建立液化气钢瓶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现钢瓶流转可追溯、可监控

液化气钢瓶数量庞大,分布广、流动性强,而部分燃气企业对钢瓶使用登记不详实,底数不清楚。这样一来,钢瓶容易流失,甚至被灌装“黑气”,而一些达到报废年限和超期未检的钢瓶仍在流通使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会议上,市市政园林局要求各燃气企业实行钢瓶数字化管理,就是通过气瓶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持,做好使用登记,为符合标准的钢瓶牢固佩带数字身份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明确管理责任主体。通过信息平台,使登记、检验、充装、管理等工作有序衔接,形成信息链条;通过数字身份证与充装系统自控连锁,从技术上防止充装不符合要求的钢瓶使用。

“让每个钢瓶都有‘身份证’,企业要认准自家的‘孩子’。”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建多说,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可以根据钢瓶条码号全面追踪到钢瓶的生产、销售、配送整个过程,实现钢瓶流转可追溯、可监控,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有利于行业监督管理。

根据市市政园林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厦门市气瓶数字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燃气企业2014年底要完成液化气钢瓶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数字化管理延伸至终端客户,把数字化管理作为硬性指标来考核。

【十天内】

燃气企业要统一各自客服电话

方便市民监督,用气更加放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餐饮店都收过“送气”的名片。此外,一些小广告纸也会印有送气电话,加上有部分送气工在工作过程中并未身着制服,市民常会担忧:我使用的气到底是不是正规企业生产的?

会议上,市市政园林局要求各燃气企业要在10天内统一各自的送气客服电话,坚决做到统一配送:将统一电话喷涂在钢瓶上,用户只需拨打企业送气电话,企业将直接安排配送,强化送气管理;取消各供应点送气电话,采用集中呼叫,统一服务。此外,供应站(点)从业人员统一着燃气企业工作服装,服装上印有醒目的企业名称(标识)、服务(送气、投诉)电话。王建多说,此举让市民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使用的液化气是否来自正规企业,此外,这也使得市民的监督更加有利。

根据要求,各供应站(点)送气工必须要参加燃气企业组织的岗前技能及安全知识等培训,以及厦门市政公用协会燃气分会举办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供应站(点)要将送气工的相片、证号张贴上墙。燃气企业每月对供应站(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送气工在送气时应出示上岗证,出具燃气企业的送气单,送气单载明用户姓名、地址、气瓶编号、规格型号、数量、服务内容和用户签收等事项。严禁送气工存在私自倒卖、充装钢瓶、私设瓶库等行为,一经发现,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本月中旬至年底

多部门整治燃气行业

记者了解到,从10月中旬起至12月,市市政园林局与安监局将联合各区及行政执法局、质监、公安、消防、市场监督、交通运输、商务、环保等部门,集中力量开展燃气行业专项整治工作。

多部门将联合采取拉网式行动,对“黑气”经营活动依法进行查处,并向社会公布“黑气”举报电话12319。“黑气”藏匿窝点一经查获,相关部门将坚决依法予以取缔。燃气企业应依托供应站(点),利用经营人员、送气工等,深入社区用户、工商用户特别是餐饮业用户,配合进行安全用气宣传,宣传如何辨别“黑气”以及其危险性、危害性。

全市119家瓶装燃气供应站(点)也将进行专项整治,包括对使用不合格或者超过检验期限的燃气气瓶充装燃气、用燃气气瓶相互转充燃气、擅自充装或者流动使用其他燃气经营企业的燃气气瓶等不安全行为进行查处。供应站(点)未能保证合理供气,未履行安全、规范经营、服务等管理责任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不予对该供应站(点)年审。

全市的餐饮场所用气也将得到规范,相关部门对存在燃气使用安全隐患的餐饮场所,责令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采取停止供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运输、存储、经营“黑气”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