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思明两违治理提前完成目标 长效监管让两违零增长

2014-09-26 11:08:03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执法人员拆除新村后山(国家会计学院北侧)违法建设。  

数据

截至9月20日,思明区共查处违法建设1694处,拆除建筑面积305535平方米;共查处违法占地731处,腾出违法占地206713平方米,已完成全区全年拆除指标的101.845%。“百日攻坚”期间(6月1日-9月8日),全区共查处违法建设557处,拆除建筑面积142691平方米;共查处违法占地296处,腾出占地面积59618.79平方米。“百日攻坚”期间每月违建拆除进度较“百日攻坚”前提高了32.81%。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薛晓莹 黄谦)

一个又一个代表违法建筑的红点在示意图上被划掉;一栋又一栋违法建筑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被推倒;一处又一处的违法占地行为在执法人员的“火眼金睛”前被制止——建立最严格的治理“两违”长效机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生动的事实。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两违”综合治理部署以来,作为厦门的中心城区、老城区,思明区下辖10个街道,96个社区,拆违工作量大面广,情况纷杂。思明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建立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全方位动态监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各街道加大巡查力度,防止突击抢建,对新增“两违”行为“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新增“两违”零增长。

在“两违”这场战役中,思明区不仅有效遏制了“两违”态势的蔓延,也在长效监管中摸索出治理“两违”的思明经验。

执法人员拆除违建。  

经验

1

“网格化”覆盖,实行动态监管

一张日夜不“打烊”的监控网络,正在24小时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控着思明区,形成了强力整治的高压态势,让“两违”无处遁形。

不少违建业主总是有这样的侥幸心态:我的违法建设很隐蔽,执法人员肯定看不见。其实,可能是一位热心的社区居民,一位负责任的小区物业人员,一位正在和居民拉家常的社区工作者,一位巡查中的执法队员……他们都有意或无意中成为这个监控网中的一只“眼睛”,让违法建设无处躲藏。

在思明区监控违法建设的大网中,“社区网格查、居民参与查、物业小区查、电话投诉查、城管专业查”——各街道建立起完善的排查模式,杜绝盲点、死角的存在。

就在上个月,湖滨北路28号建业大厦原水泵房楼顶的一处违法建设,就是在居民的投诉中发现并拆除的。“不少违法建设都很有隐蔽性,尤其是楼顶藏在广告牌后的违建,容易和周围建筑混淆,要不是有居民的举报,这样隐蔽的违法建设是很难发现的。”思明区城管执法局筼筜中队坦言道,前段时间,中队对辖区居民开展了“两违”治理的宣传,不少群众在发现新的“两违”后自发进行举报,辖区的城市空间得到了“净化”。

结合“神通广大”的数字城管,思明区还进一步完善了网格化管理,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巡查工作制度》,建立起以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为网格的精细网格管理。

目前,全区共划分为96个网格,全面实现了“网格规划、精细管理、联合协作、责任明确”的网格管理模式,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巡查防控。此外,通过网格化,思明区对各街道的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进行逐一调查摸底,建立“一违一档”,详细记录违建信息。这不仅为拆违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也是预防“两违”新增的有效途径。

执法人员拆除花鸟市场(华新印刷厂东侧)违法建设。

经验

2

源头治理,增加执法“人情味”

拆除违法建设,人们的印象中总是运来大机械,一推了之。然而,在思明区的执法中,更多了一点“人情味”:有时候三番五次上门劝说违建业主自行拆除,有时候放弃快速的机械拆除,而选择进度较慢的人工拆除。

今年7月,曾厝垵加油站旁突然出现一片违法搭盖。接到群众的投诉后,思明区执法局滨海中队的执法人员随即到场查看。经查,当事人的确在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占用了1300平方米的土地搭建起约500平方米的简易搭盖。

违法事实确凿,执法人员当即告知违建业主应立即拆除违建物,腾出占用土地,并给当事人一定时间自行整改。不过,当事人仍然心存侥幸,并未自行整改。执法人员随即组织力量,对该处简易搭盖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在7月15日的拆除过程中,为了减少当事人的损失,执法队员要求拆除工人按原搭建的方式将简易搭盖一点一点慢慢卸下,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将该处违法搭建全部彻底拆除并运走。

没有采用简单的机械拆除,而是充分考虑减少当事人的损失,这种人性化执法的方式得到了违建者的肯定,“感谢执法人员这么替我们考虑,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搞违法建设了。”

这样的案例在思明区治理“两违”的过程中并不少见。在采取强制手段拆除之前,思明区总会动员鼓励自拆,尽力消除管理者与相对人之间的矛盾。“这也可以降低执法成本,最大限度地化解执法者和拆迁户之间的矛盾,减少冲突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较好地平衡了管理执法和群众实际生活等方面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明区执法局说道。

本着人性化执法的理念,在“两违”治理工作中,思明区特别注重提前介入,推行前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查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

对新增“两违”实现“出头就打、露土就拆”的原则,保证新增“两违”零增长。特别是注重在萌芽期遏制违建,在发现违建的第一时间内介入调查取证,争取在当事人还没有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之前,拆除违法建筑,最大限度内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经验

3

科学统筹,治理惠及民生

一个城区的发展,如果与为民、惠民紧紧联系在一起,那么它的看似冷冰冰的执法也会变得充满温情,赢得民心。

在“两违”不断深入推进的同时,思明区意识到,“两违”综合治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发展的民生工程。打好“两违”治理攻坚战,不仅使市容更整洁、环境更宜居,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美丽厦门”、“幸福思明”建设做好保障。

老虎城南侧广场的一处小商品市场,曾经是不少年轻消费者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繁华市场却是一处危害公共利益的违法建设。在思明区“两违”治理中,这处违法建设被推倒。

在周边居民的称赞声中,思明区把腾出来的上千平方米空地还给居民,这里将建起“状元广场”,成为老城区难得的“透气孔”。

与此同时,在祥滨路,550平方米的违建店面拆除后将建起街心公园;在鼓浪屿,上千平方米违法占地整治后,成了一处处鸟语花香的“社区园圃”……

一轮轮深入人心的政策宣传,一次次坚强有力的拆除行动,一项项行之有效的长效措施,在重点工程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征迁工作中,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中,在日常市容市貌整治中,在私危房治理和安全排险中,思明区通过“拆”来推进宜居环境建设,通过“建”来惠及群众,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宜居度。

“两违”治理是民生所求、民心所向,“两违”治理让思明这个中心城区更美丽,“两违”治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这个城区的幸福。

如今,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现象少了,城市空间得到了净化,城区形象也更美丽了,全区居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经验

4

创新机制,

形成强大合力

这是一场顺应民意的治理保卫战,这是一场全面防控的成果攻坚战。为了打好这场战役,思明区各单位、各部门形成了一股空前强大的合力。

城管执法部门作为牵头、协调部门,加大了对“两违”行为的制止拆除;宣传部门加强了“两违”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纪检监察部门加强了对违建查处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从事违建的党员干部的督查通报;公安部门“办公前移”,加强了对拆违过程中暴力抗法行为的追究处理;国土部门加强了日常巡查和土地卫片的督办查处;建设部门加强了违建施工单位和私危房的处罚监管;水务电力部门加强了对违建当事人供水供电的管理服务;房管部门加强了对违规装修房屋的产权冻结;工商、环保、消防等部门加强了对相关许可执照的审查把关。

在合力不断凝聚,“两违”治理全面推进的同时,思明区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种机制,让“两违”治理进入长效管理的良性互动中。

比如,建立党员干部“零违建”报告制及责任追究制。“两违”治理工作启动之初,思明区即组织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以及社区居委会干部就本人是否存在“两违”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作出“零违建”廉政承诺。全区共有67个单位5357名党员干部签订了“六不准”承诺书。

为了与党员干部零违建报告制相配套,思明区还制定了《责任追究工作制度》,明确了追究形式、追究情形以及追究程序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创新性地导入“共同缔造”的理念,思明区制定了《思明区落实省市部署,推进“两违”整治工作宣传报道方案》,强调宣传教育舆论先行,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伴随着强势的拆除行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战役也在全方位、多媒体、全覆盖及立体式地铺开。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及部门联动工作制度。思明区制定了《信息共享制度》和《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进一步加强了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实现了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建立了平台信息共享和通报制度以及城管、国土、公安、建设、工商、水务、电力等多部门联动制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