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两岸社区论坛探讨社区治理 专家共绘"最温馨家园"

2014-09-25 11:00:3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参加论坛的两岸专家学者在青礁村院前社参观古民居。(郑伟明 摄)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杨继祥 林岑)思想交锋,观点碰撞。两岸齐携手,共建新家园。昨日,在厦门海沧举行的2014海峡两岸社区共同缔造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顶级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对两岸开展社区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论坛由两岸协创中心社会整合平台主任、首席专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台湾金马台澎两岸交流协会会长苏进强主持。

海沧可成大陆社区缔造的示范

“‘美丽厦门活力海沧’,当之无愧。每个社区各有特色,兴旺社区集合辖区居民建设云端、智慧社区,西山社因地制宜共同缔造等,都值得台湾学习。”台湾金马台澎两岸交流协会苏进强会长如是说。

作为台湾社区营造的重要参与者,苏进强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对社区营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事在人为。在苏进强看来,社区营造要以人为本,人的观念沟通好了,有心就有力。研究过大陆很多社区的他肯定地说,海沧的愿景规划得很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海沧可以作为大陆社区缔造的一个示范点。

对海沧社区建设的规划,苏进强一直称赞不已。关于社区下一步的发展,他建议拓展社区营造的内涵和外延,比如怀旧、传统也是产业,加入创意元素,让这个产业吸引人。通过整合行销,不仅让本地居民知道,还要让更多“新厦门人”达到“他乡也是故乡”的认同,这点非常重要。

共同缔造创意无限

台湾颉俐广告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迎春说,第一次来到厦门海沧,就感受到海沧在社区的共同缔造,并不局限于居民房前屋后的小事,院前社打造城市菜地,就是转入注重养生、注重绿色环保的生动例子。

“厦门海沧在共同缔造中加入创造力。比如让社区的孩子来画墙壁的彩画,让孩子真正加入进来,他们长大以后,当看到自己的创作时,就会有成就感,并产生对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王迎春以专业的独特视角如是说。

台湾之美文创公司蔡富澧副总经理欣喜地说,23日下午去慈济东宫,门口扫地的阿姨都在讲闽南语,在西山社,村口的阿姨都讲闽南语,她们聊天的方式跟我们小时候看隔壁邻居大婶聊天一样,很亲切。

共同协助的理念比台湾好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海沧的飞速发展,印证了这句顺口溜。”台湾深耕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超盛说,五年前来过海沧,现在已完全不一样,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有形的变化,是建筑物变高了、变漂亮了。环保生态、社区营造、艺文乐活等是无形的变化。

在苏超盛看来,海沧富有人文色彩,特别是看到村民在龙眼树下唱闽南戏曲时,这一幕让他很惊讶,仿佛回到了台湾,更有一种无意邂逅的喜悦。苏超盛建议,社区如果能做一些微型工业,比如观光工厂,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让当地商圈加入到社区营造中来,商场集聚人气的效果很好。让苏超盛印象最深的是,海沧在社区营造过程中,大家用沟通、评议会等方式,来看看有什么方法共同解决,这是一种共同协助,而不是牺牲谁的利益。这一平衡的艺术,比台湾更好。

机制创新让台胞参与无障碍

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和荣看来,在广大台胞参与厦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海沧区主动作为,致力于建设两岸“新家园”,形成了推进台胞参与社会治理的五大机制创新。

一是协作机制。海沧区通过签署协议、合作意向书、机构互设等与多个涉台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共同为推动台胞参与社会治理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政府的服务和引导,让台胞享受海沧市民一样的待遇,形成了两岸同胞共同建设和谐新家园格局。

三是责任共担机制。海沧区与市台商协会签订《共同缔造美丽厦门协议书》,明确台胞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并积极引导台胞自愿承担公共责任。

四是参与机制。海沧区积极挖掘本地的优势资源,并加大传统文化及经贸活动交流力度,吸引更多台胞到海沧投资兴业。

五是融入机制。海沧区与台湾共建民间组织,倡导台胞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探索台湾居民参与基层选举的方法,以及台胞兼任涉台单位职务。

人物原声

●马伊里(上海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主任):

支持基层社区用自治、共治的方法协助政府管理社会;鼓励社会组织关注社会需求,提供专业服务,传播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多领域介入;推动用跨界合作的方法回应社会关切。

●廖嘉展(台湾财团法人新故乡基金会董事长):

社群在觉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经糅合、转化、反省与再建构的社区营造机制,生成社会发展的动能,从生活者的多元跨域合作中,生成一种新的行为与文化,人与社区同时在过程中有了好的改变。

●何美慧(台湾财团法人云林县螺阳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西螺老街文化资产保存,讲的是一个生活场景。纵横百年历史,像溪水潺潺流过,这里真实反映农业小镇庶民的生活面。

●杨贵华(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

实现“同驻共建共享”的制度化,不仅要动员和协调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参与共建,还要形成对成员单位的约束、激励、共享机制。不仅要推进社区资源共享,还要强化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责任和权利。

●王子华(中台湾社区营造联盟协会理事):

长青村是台湾921地震灾后免费提供灾后长者安住的一个聚落社区,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却彼此互助的家。长期以来,长青村没有固定的财源,却坚持以免费方式,提供长者全天候住在长青村。坚守一个信念:虽然生命迟暮,仍希望有温暖璀璨的黎明。

●文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程,是地方党委执政为民的基础工作,是构筑新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环节。

●朱柏勋(台湾暨南大学人文创新与社会实践研究中心副执行长):

藉由在地公民共同关心之议题着手,支持更多在地民间社团,推动更多以环境、音乐、舞蹈、绘画、儿童照顾等不同议题之研究及参与,开启在地居民尘封已久的心,从参与中找到认同,由封闭、开启到展现热情。

●陈伟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社区工作要做到,需求让居民表达,服务让居民参与,结果让居民知道。

●林绮莹(台湾社会发展学会项目研究员):

台东社区规划师十年推动过程,透过地域内不同发展课题进行提案设计,让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专业,共同为一个地方发展去努力,共同把地域特色集结,促使其具有竞争力。

●孙肖远(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建立在广泛“参与”基础上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现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方向;具有“协商”特征的社区合作治理,体现了基层协商制度化的发展要求;构建社区政府“协同”治理平台,体现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要求。

●沈锰美(嘉义县布袋嘴文化协会项目研究员):

我们希望透过“异业结盟”营销在地好产品,以布袋真食馆作为一个媒合的角色与平台,促成不同业者的合作,激发新的火花。

●徐学(厦大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台湾“社区营造”,是华夏民族有史以来罕见的自下而上的家园再造工程。它把生活环境美学理想乃至发展愿景的主控权逐步交给当地百姓,在都市化全球化网络化时代,唤醒和保持我们对邻里、对家乡、对自然的持续热情。

●蔡福昌(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城乡规划部主任):

不管是共同缔造还是社区营造,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培养,乐活节就是培养人的生活方式、人文精神,从更高层面来共同参与。

●唐美玲(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课题组于今年8月7日-30日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97.4%被调查者充分认可海沧近年来的发展情况;88.9%的被调查者认为海沧开展的共同缔造活动成效较大;对海沧共同缔造的评价:75.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49.8%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质量提高了。

●申曙光(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目前社区老年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有资金资源匮乏、养老机构严重滞后、社区老年服务组织缺位、服务队伍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走福利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加强宣传和制度建设,提高关注度;扩充养老资金来源;建立一支专业人才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完善社区老年服务管理体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