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创园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摇篮。(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龙山片区原本聚集着一片老旧工业厂房,经过近五年的潜心打造,一栋栋原本“灰头土脸”的工业厂房“蜕变”为充满灵性的创意空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摇篮——260家各类文化创意企业争相进驻,园区正在迸发惊人的活力。
截至目前,龙山文创园已改造旧厂房17幢,面积近13万平方米,园区总产值约6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产值约占总产值的90%。龙山文创园先后获“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等荣誉称号,同时入选国家级闽台文化产业试验基地。
9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到思明区龙山文创园调研,对园区改造转
型、建设发展,以及初步形成的产业、城市、社会转型的“龙山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城市转型的创新
“微改造”破解资源缺乏难题
一改以往大拆大建的做法,思明区针对龙山片区这些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厂房采取了“微改造”的理念进行变身——不改变整个园区的原有道路、结构、肌理,仅对原有厂房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以及使用功能进行适当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拆建成本,缩短了建设工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龙山文创园占地31.4公顷,面临着产权多元复杂的问题。为此,思明区从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确保产业发展方向出发,提出“两不变”的改造原则,即土地性质不变,产权归属不变,同时要求任何单位不得改变园区用途,园区使用功能15年不变。
思明区还对于将园区内自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土地出租给龙山文创公司的业主,给予一次性搬迁奖励和区级财政贡献奖励;对于自我转型改造用于建设和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改造更新补贴和区级财政贡献奖励。
产业转型的探索
新平台“孵化”三大新产业
在龙山文创园里,时不时有来自纽约、伦敦、米兰等时尚都市的当红服装设计师与厦门设计师沟通交流。在这个宽松惬意的空间里,正在创造着产业奇迹。
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区目标,思明区顺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全区“高、新、特”产业发展方向,确立龙山片区发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这既符合岛内“退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也与思明区现有的优势产业形成互补,既有利于推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又避免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
全新的平台、准确的产业定位、明晰的发展重点,使龙山文创园聚集了新产业、新人群,逐步明确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的发展重点,并突出对台特色,积极承接台湾文创产业转移,促进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社会转型的尝试
吸引人才融合不同人群
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中国设计师最高奖“金鼎奖”获得者计文波大师的“JI WENBO时尚设计园”落户龙山文创园;台湾设计大师杨奉琛、曹源龙,国内设计大师陆志成、李金仙已陆续进驻;备受全球时尚界关注的“厦门帮”新锐时装设计师上官喆、刘小路也即将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龙山文创园……
是什么让这些响当当名字与龙山文创园紧密相连?是什么让龙山成为中国版的“安特卫普”?以人为核心,通过文创人才群体的融入,让思想、理念在这里碰撞,然后与市场对接。在推进龙山文创园建设过程中,思明区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并没有对厂房改造实行大包大揽,而是发挥国有企业的引导作用,让“市场的手”来进行运作。
由国有企业率先投资改造,带动市场投资建设,在龙山文创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到了生动演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