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两岸社区共同缔造论坛开幕 两岸一家亲共建新家园

2014-09-24 11:21:36杨继祥 林岑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台中市的国学教育者陈若水给海虹社区居民上课。(吴久林摄)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推动闽台深度融合,学习借鉴台湾社区管理经验,让台胞在福建生活就像在台湾一样方便,实现融合发展。早在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吹响了创新社会治理的号角,着力打造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为贯彻省委、市委精神,作为全国最早的台商投资区、厦门最具活力的新城区,海沧以两岸文化为纽带,主动融入台湾元素,这两天,海峡两岸(厦门海沧)社区共同缔造论坛在厦门举行,中华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助理龙明彪,台湾金马台澎两岸交流协会会长苏进强,财团法人新故乡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等两岸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深入探讨两岸社区治理及社区缔造,为两岸共建“新家园”添薪助力。

“台味”国学,“王牌”课程受热捧

一袭浅红色的汉服,一腔温柔的语调,一堂“台味”十足的国学课,在海虹社区居民大学的课堂上,台胞义工陈若水老师生动的国学带读课,教室内,上至花甲老人,下至三岁幼儿, 50多名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教室外的走廊上,还挤满了旁听生。

“这里的国学氛围很好,我希望能将台湾国学的那一套带回来,与大家共同交流。”不久前,台中市的国学教育者陈若水,从朋友口中听说海虹社区居民大学办得很好,就主动“找上门”来。

如今,海虹社区居民大学拥有一大批从海峡对岸“找上门”来的台胞义工教师,单是国学班就聚集了陈若水、黄瑛芳、陈逸豪、廖品睿等10多名台胞,他们独特的带读授课方式引人入胜,国学班渐渐成为海虹社区居民大学的“王牌”课程。本月27日,台胞老师们将带着海虹社区居民大学国学班的学员们参加在福州举办的两岸祭孔大典,“零距离”体验国学文化,学员们十分向往。

同驻共建,社区企业两相融

在新阳街道,辖区内台企遇到困难问题,往往第一时间寻求社企同驻共建理事会的帮助。“理事会为我们提供台胞调解员,沟通无障碍,能很好地服务台企。”台商李先生说,理事会促进了企业和社区的沟通,增进认同,让企业员工得到更加实惠的服务。

近日,该理事会即将推出涉台涉企微服务平台,理事长吴文飚告诉记者,微服务平台开通后,企业将能通过手机直接对话公益律师团、特邀咨询专家,察看典型案例分析等资料,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据悉,一年来,理事会已为辖区企业解决问题近百起。

业内人士表示,社企同驻共建理事会对社区与辖区企业相融互动的有益实践,化解了企业与社区之间长期的矛盾和冷漠,激发了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搭建了平台,逐步形成“社区+企业+居民”的三元治理模式。

“山边印象”,同根文化串两岸

“我们一起把这原生态地块上的土头垃圾推平,建个生态公园吧。”去年底,在山边村老人协会会长李大扁的倡议下,“山边印象”湿地公园建设启动。

美丽公园、共同参与。由于湿地公园规划的机耕路从自家果园经过,李大扁砍掉了20多株果树,让出2亩多的鱼塘,让地建公园。在李大扁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出资出力,共无偿让出约110亩土地。    

  

在东孚镇西山社一村民家中,两岸专家学者向村民了解社区共同缔造情况。(林广明 摄)  

  

在东孚镇后坑村纳凉点,两岸专家学者欣赏闽南民俗说唱。(林广明 摄)

如今的生态公园成为东孚镇一大热门景点。台湾观光旅游联盟总会、基隆市旅游联盟促进会等来自台湾的同胞,来参观了该湿地公园后感慨地说,公园保留了闽台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唤醒了两岸同胞对同根文化的记忆。

不远处,一条大气美观的两岸宗亲文化走廊蜿蜒其间,展示着10多位李氏宗亲的图文资料。台湾宗亲李同喜每次回来,都要到李氏宗祠文化走廊走走。他不仅出资建设了“同喜楼”,还制作了“两岸同根”的牌匾挂在大厅,传递着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

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说,海沧的共同缔造以两岸同根文化为纽带,很好地融入了台湾元素,凝聚了台胞的力量,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将两岸交流向高层化和草根化同步推进,效果显著。

专家点评

周红云(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海沧在培育社会组织方面,可圈可点,如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都走在国内前列。通过社会组织,有效实现居民自治,从而有机会重构基层的社会,重新发现我们早已缺失的社会。

蔡福昌(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资深规划师):

海沧外来人口特别多,文化非常多元,需要营造一个新的共同体,共同缔造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共同参与一些公共议题,逐步培育情感,从个人领域跨到公共领域,两岸同胞情谊更近、更深,把“你”和“我”变成了“我们”,海沧也由此“他乡变故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