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客进校”现升级版】 拉人 小贩以每人30元的价格,拉拢要进厦大校园的游客。 发卡 拉到一定数量的游客后,给其中一名游客一张所谓的“厦大学生卡”。 进门 游客向保安出示“学生卡”,并告诉保安“我们要进去找王教授”,保安放行,进入校园。
游客持假的学生卡,从厦大校内人员通道进入。 厦门日报讯(文/图 见习记者 何炳进 记者 汪长福)“我们找王教授!”一名游客拿着从小贩手中买来的“厦大学生卡”,带着几名游客顺利地通过保安检查,从厦大校门的校内人员通道进入校园。 日前,读者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厦大门口有人向游客提供花钱进校园的服务。记者暗访发现,厦大“限客令”催生了销售假学生卡市场,小贩向每位游客收取30元,然后给他们一张假学生卡作为进入校园的凭证。 目前,这一现象已引起厦大校方的重视。 【记者暗访】 “学生卡”成“通行证”,花30元就能进 前天上午11时,记者来到厦大大南校门门口。因为厦大实行“限客令”,入校游客达到规定人数后,校门口的游客通道就关闭,谢绝游客入校。不过,进不了校园的部分游客并不甘心,留在校门口观望。 这时,记者注意到,有一伙人盯上留在门口的游客。“30元一位,走正门,进厦大。”一名穿红色上衣的中年男子主动向记者靠近。 记者问道:“游客通道已经关了,还能进去吗?”红衣男子说:“有办法的!你付30元,这不算贵,我们的成本都要20元。你大老远跑到厦大旅游,也不差这点钱吧?”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答应支付30元。随后,记者被带到厦大门口一处树荫下,这里已聚集了同样要求进校园的三名游客。每人交了30元后,红衣男子小心翼翼地从身上挎包里抽出一张卡,让一名游客将卡装在钱包里并叮嘱道:“等一下你们四个人走校内人员通道,有卡的那位把钱包给保安看一下,就说找王教授,保证可以进去。” 按照红衣男子的说法,记者和另外三名游客走到“校内人员通道”,带头的游客向保安出示了刚刚拿到手的卡,并对保安说:“我们要进去找王教授。”保安问了几个人,游客说总共四个。随后,保安便放行,记者一行四人顺利地进入厦大校园。 在厦大校园内,记者询问了另外三名游客,他们均来自陕西,很快要离开厦门,又不想错过游览厦大的机会,于是就付钱给那名红衣男子。
记者暗访拍到的假学生卡。 【学生说法】 学生卡绑定银行卡,不可能拿去卖 记者找带头的游客要了那张“通行卡”,发现这是一张“厦大学生卡”,上面有照片,卡上的姓名是“王占华”,这和在读厦大学生的学生卡相似度极高。 这张学生卡会不会是从厦大学生手中流出的呢? 记者根据卡上的信息咨询了厦大学生,学生认为该学号很可能是2010级的同学。记者又联系上几名2010级的同学,一名刚毕业的谢同学说:“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卡毕业后自动转为校友卡,卡仍然绑定银行卡消费,我想不可能有人会拿去卖吧。”另一名黄同学表示,首先,学生卡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学生毕业后还能凭卡进校、进图书馆等。其次,补办学生卡程序很麻烦,费时费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卡绑定着学生的银行卡信息。“除非学生不小心弄丢了卡,被人捡去买,否则不可能有人出卖自己的学生卡。” 【校方证实】 小贩卖的是假卡,将加强安保措施 红衣男子卖给游客的“学生卡”很难从学生手中得到,会不会是假的?当天下午,记者咨询了厦大相关部门。 “这张卡是假的。”厦大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张卡上的学号等信息都是假的。工作人员坦言,如果不仔细看,校门口的保安很难辨别学生卡的真假。而且,厦大校门的校内人员通道,也不需要刷卡确认信息,这给识别学生卡真伪带来一定的困难。 厦大方面表示,面对小贩向游客出售假的学生卡、游客持假学生卡进入校园的新情况,校方将会从技术层面上加强进门的安保措施,具体措施将开会研究后再决定。同时,校方如果发现假学生卡,也会报警处理,希望游客不要向小贩购买所谓的厦大学生卡。 【调查】 高校假学生卡 网上随便卖 一些大学校园实施“限客令”后,假证贩子抓住这个“市场”,在网上销售多所高校的假学生卡。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有网站明目张胆地叫卖高校的假学生卡,“厦门大学学生卡”一张标价20元,该网站还有“重庆大学校园卡”、“重庆交通大学校园一卡通”等高校的学生卡,价格在5元到20元不等。因此,有人从网上购买了假学生证,然后兜售给游客,当作进入校园的凭证,以此牟利。 这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链条:从制卡到兜售再到使用。 【延伸】 狡猾小贩常被“曝光” 去年7月19日,本报刊登了《花点“买路钱”直接进厦大》一文,对厦大门口“限客令”下的乱现象进行了曝光。“黑车”车主声称拥有学校内部给的校门“通行证”,可以自由出入校门。他们在厦大大南校门或西校门蹲点拉客,有谈妥的就载着游客绕道环岛路从厦大海滨校门入校,游客可以不用刷身份证,直接进入校园。有部分游客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排队和太阳的暴晒,最后选择乘坐“黑车”进入校园。 而在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甚至有人在护栏上架起了梯子,供游客翻越护栏——进厦大校园,隐隐成了一个灰色的经济圈。
本报2013年7月19日的报道。
本报2014年3月3日的报道。
本报2014年7月17日的报道。 |
相关阅读:
- [ 09-17]全球大学排名厦大上升105位居441名 清华排中国第一
- [ 09-11]“另类”博饼精彩纷呈 五千厦大新生上弦场齐博饼
- [ 09-11]厦大“诱奸门”能否催生高校性侵防范机制
- [ 09-10]256人联名上书教育部长 要求彻查厦大性骚扰案
- [ 09-09]厦大博士曾获高考作文满分 今讲座传授独家“秘笈”
- [ 09-05]独家披露日军侵厦史料 洪卜仁:兴亚院曾在厦设黑牢
- [ 09-04]所谓“喧嚣”,也是“惊艳”
- [ 09-03]今年盛夏老天爷脾气特火爆 厦市民喊热大地也叫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