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思明区出台新政扶持本土人才 贡献越大奖励越高

2014-09-04 11:54:32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思明区的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资料图/记者 王协云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为贯彻落实市委、区委“三规合一”相关会议精神、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思明区再推重磅举措——《思明区引进和扶持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人才暂行办法》即将出台。

根据这份针对总部企业和重点产业的人才扶持新办法,思明区一改以往政府在引进人才上大包大揽的做法,发挥企业作为引才主体的核心作用,以人才的实用性为考核标准,不论文凭、文章、职称,只要对企业实际贡献大,就能享受思明区提供的个税奖励、住房补贴、租房补贴等。出台新政,扶持民营经济,是思明区筑巢引凤、吸纳人才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思明区紧密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抓住人才观念体制创新、人才资本投资优先、人才创业环境塑造、人才幸福指数提升四个着力点,打造“重才、引才、育才、留才”的工作链条,为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突出产业导向

加大引才聚才力度

作为厦门中心城区的思明区,空间资源有限一直是它的先天“短板”。靠什么来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只有人才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本次出台的扶持政策,明确以总部企业和重点产业企业作为扶持主体条件。这一方面契合“三规合一”综合发展规划下思明区以“1+6”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厦门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培育壮大骨干民营企业,为其营造良好招才引智环境的适时之举。

据思明区人才办负责人介绍,思明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包括商贸业、旅游业、会展业、金融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产业)等。本办法出台后,思明区每年将最多评选100名总部企业和重点产业企业人才,给予为期3年的扶持。

打破学历门槛

企业自主评价人才

对于真正的人才,思明区从来不吝啬。此次新办法,明确“不以学历职称论英雄”的导向,人才缴纳个税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由企业推荐参评。

在思明区现有的人才政策体系中,“英才计划”的主要扶持对象是外来人才、引进人才,如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市“双百计划”人才等。针对思明区总部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及本土人才的扶持政策比较零散,力度不大。思明区此次出台新办法,就是根据区情的变化,对人才体制进行的一次改革和创新。

思明区委组织部部长卢秀萍说,以往的产业人才扶持政策往往学历、职务门槛较高,导致作为企业中坚力量的技术人才、中层人员得不到扶持,“我们希望通过条件变化,打破这些限制,让企业有自主权,自己来评价人才,来扶持对企业实际贡献大的人才,可以更好帮助企业引才、留才,发展壮大。”

记者注意到,新办法特别注重发挥企业作为引才主体的核心作用。在申报主体上,由企业作为扶持申报主体,赋予企业对人才的推荐权和筛选权,由企业决定本企业中可享受优惠措施的人才。其次,扶持资金划转渠道上,所有扶持资金直接拨付企业,由企业按规定支配使用。

扶持本土人才

贡献越大奖励越高

据悉,新的扶持措施包括个税奖励、住房补贴、租房补贴等,“贡献越大,奖励越高”。

具体来说,人才可按其缴纳个人所得税区级留成部分的额度给予奖励。人才在厦购房并实际居住,房屋权属人为其本人,且申请时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厦无其他房产,新办法出台后在厦亦无房产交易记录的,可申请购房补贴。人才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在厦无房产,新办法出台后在厦亦无房产交易记录,在厦租房并实际居住,可申请租房补贴。

本次新办法的出台,优化提升了思明区的人才政策体系。在原有“英才计划”四大人才工程的基础上,思明区还将继续拓展本土人才扶持办法,并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人才工作联络员等制度,不断加强人才工作整体竞争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