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区退耕退养农渔民在新店转产就业基地上班。 东南网8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蒙少祥 通讯员 林瑞声 蔡江沈)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需要,部分海域退养了,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大海,渔民出路何在?原来从事海上养殖的许秀枝这样回答:“在家门口就业,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既可照顾家庭,又可增加收入。” 许秀枝家在厦门翔安区新店镇欧厝社区,当地征海后,她经免费培训,到天之娇皮革制品公司上班,保底工资2000元。 天之娇公司在新店农渔民转产就业基地里。7月25日,这个厦门最大的转产就业基地投用,许秀枝等43名当地农渔民成为首批工人。目前入驻基地的两家公司近期还要招收附近农渔民450名。 在大嶝街道,也有一个这样的基地,已入驻5家企业,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1000多人在家灵活就业。 为助力厦门滨海城市大空间构架的形成,翔安建区10年,征地10多万亩,海域退养约14万亩;退耕退养农渔民达21.3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80%。 去年,翔安被厦门确定为退耕退养农渔民转产就业首个试点,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年满50周岁、不足60周岁的退耕退养农渔民每月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推动主动就业,提供免费岗位培训,至今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00多期,举办80场招聘会,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翔安从经营场所、融资、审批、税收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渔民自主创业。区政府开发的市场、店面等,优先照顾农渔民承包、承租,属于自用的,3年内享受20%-40%的租金优惠;区政府安排创业帮扶资金,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经营上有困难的创业者,由区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贴息贷款…… 新店镇溪尾村张月华家的土地和海域被征后,她办起了翔安第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如今,公司已有50多名员工。她收:“我要带动更多姐妹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引导一个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退耕退养农渔民在翔安南街、新兴街、厦大学生街等处创业的有817户,带动就业1740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依托海洋资源,翔安推出大小嶝海岛一日游,备受游客青睐。游客到大嶝肉眼看金门、购买台湾特色商品的同时,还能尽享海鲜大餐。大小嶝之间,退养渔民开设的家庭旅馆已有近百家。 为进一步完善滨海旅游配套,去年,翔安区强力推动的大嶝海鲜美食城开业,许多退养渔民入驻开设海鲜馆。美食城项目,让500多名退养渔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再就业。 去年,翔安共转移农渔民7298人,今年前7个月转产就业4479人。区委书记陈永裕表示,每年要确保转产就业7000人以上,3年内基本实现平均每户有1人、力争2人充分就业。 |
相关阅读:
- [ 08-20]渔民在海上被电击受伤昏迷 直升机紧急升空救助
- [ 08-16]渔民在船上突发疾病 海警紧急出动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 [ 08-06]漳浦七星海老渔民耙沙抗击海浪捕蛤
- [ 08-05]渔民作业时头受伤严重失血 直升机救助送医(图)
- [ 06-23]传诏安渔民捕到“龙”?实为四川一大学生毕业作品
- [ 06-18]渔船触礁破损严重 两渔民逃生游上岛礁捡回一命
- [ 06-17]以为台风影响已过 厦门12位渔民被困边防及时营救
- [ 06-17]厦门杏林多处积水致工人渔民被困 消防奔走忙解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