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春天》 中国画作者:李茀莘(中国美协会员、集大教授)
《春天的故事》 中国画 作者:赵星(中国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副主席) 《早春二月—邓小平在厦门》作者张葆冬: 画出小平身边 汇聚的期待 本报记者 郭睿 这幅画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是2012年的早春。张葆冬看着人家把画搬上墙,觉着自己起的画名倒也合宜,赶巧了就叫《早春二月—邓小平在厦门》。 2012年初,有策展人请张葆冬以纪念邓小平为主题作画,一个多月后他就拿来这幅宽2米高4米的肖像作品,内容是1984年邓小平来厦的场景。他画行进中的邓小平,右脚向前步履稳健,墨色也用得流畅,而鼓掌就更算是小平同志的招牌动作了。虽然画面上只有一个人,但周遭空气里好似汇聚着很多很多期待,或许他正在回应近旁厦门人民的致意、又或者是很多厦门人正跟着他的脚步向前走。 画人物几十年,可这次画邓小平,把张葆冬难住了。“算起来我还真没画过大幅的邓小平。”张葆冬说,为求画能传神,他找了很多和邓小平有关的资料研究之后才动笔。造型上,张葆冬注重对眼睛和嘴的刻画,目光要向远方,嘴角要向上拉,用笔硬一点更能凸显邓小平性格的坚毅,以及在逆境中奋进,担负国家命运的精神气韵。 《春天的故事》作者赵星: 多少人的人生 因他迎来春天 本报记者 郭睿 2012年,赵星参加了一场画展。画展名叫“春天的故事”,主题是纪念邓小平。应邀参展的赵星为此用半个月时间创作了一幅画。他画一位坐在竹椅上的老人,手里拿着本书,他身旁两个年少的孩子正带着笑意看向书里的内容。而那老人,好似刚从书里抬了头,眼睛望向远方,口中还跟孩子讲着什么。画中老人就是邓小平。在赵星的理解里,邓小平的性格特征就体现在这果敢、坚毅的眼神和笔挺的身板里。 尽管赵星此前也画过和邓小平有关的插图,但用专业特长将这位伟人表现在画幅上还是第一次。得益于画家母亲,今年54岁的赵星6岁就习画,虽然中学毕业去上山下乡,但他一直未丢弃画笔。待到恢复高考的1977年,赵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大学美术系的学生,专业方向是中国画。在画布上描摹邓小平的赵星,当年正是赶上了邓小平恢复高考的政策。赵星给他的画起名叫《春天的故事》,而画上的老人,的确为许许多多中国人带来了春天。 |
相关阅读:
- [ 08-22]《邓小平》荧屏热播 榕城人生活“倒带”(组图)
- [ 08-22]中国道路通向复兴梦想
- [ 08-22]小平改革思维之我见
- [ 08-21]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
- [ 08-19]邓小平“文革”期间部分文稿首次披露
- [ 08-18]《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题材剧指明方向
- [ 08-18]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 [ 08-18]各地密集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网友上网献花留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