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队伍将“劝导关口”前移到了百米外的BRT出站口。 昨日,不时有载货小木船在黄家渡装卸。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黄晓波 实习生 宣佳男)客渡船靠驳很危险,这是黄家渡关闭客渡运的主要原因。可究竟有多险?昨日鼓浪屿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本报透露,除了小木船和快艇本身安全系数太低外,渡口硬件受损严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黄家渡桥面板构件,已有80%受损。另一方面,黄家渡近年“新兴”的人货混载现象,更是完全不符渡口安全设计。 检测机构曾建议“全面停用” “早在几个月前,就陆续有居民、船员呼吁对黄家渡来一次‘全身体检’。”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渡口上一次重修,已经是2003年的事了,距今11年,又恰是承载任务最重的11年。 上个月底,鼓浪屿相关部门找来专业检测机构,对黄家渡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质量检测。 从检测报告上看,桥面板已被检测的10跨当中,就有“8跨梁底钢筋保护层大面积脱落,钢筋大量、密集外露,主筋断开,部分梁底出现混凝土剥落、胀裂以及横竖向裂缝交叉现象”、“80%的构件存在中度损坏或严重损坏、裂缝、剥落,钢筋严重锈蚀缩径;检测混凝土构件表面大量剥皮露石,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或形成空穴,且混凝土表面破损深度很大,部分构件有两层及其以上钢筋暴露或构件断裂”。 根据《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JTS310-2013)评定,专业检测机构给出了“五类”的评定。 负责人说,伴随着这个专业评定结果,检测机构给出了“全面停用”的建议,只是,鉴于岛上货运需求大,最终决定关闭客渡运并停止超重类货物运输,保留日常货运。 载客靠驳不符合当初设计 “即便黄家渡渡口桥面板没有这‘80%的构件受损’,也不适宜承载客渡。”鼓浪屿土生土长的居民老谢告诉记者。 老谢说,自从有了轮渡,黄家渡载客靠驳的现象已经非常少了,“这里定位本就是‘生活物资码头’,小木船就是负责货运。” 载客现象频繁,是这几年的事。老谢分析,随着近年来鼓浪屿客流持续增长,许多原本专注货运的小木船也加入了客运大军,造成现在这个局面。而黄家渡原初的设计,并未考虑到需要承载巨大客流的情况,所以按照设计,黄家渡的硬件、安全措施,也不能够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理应关闭客运。 黄家渡渡口桥背面钢筋大量裸露。 昨日,第一码头一派忙碌,货运装卸及客渡船开往嵩屿。 >>回应 思明: 将防止反弹出现 思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主要负责整治往返厦鼓海域的快艇违规载客靠驳现象。 目前,在区政府的协调下,执法小组联合水运、海事、公安、边防等相关部门,每天都在黄家渡渡口执勤。连日整治已经取得一定效果,接下来,他们将注意防止反弹出现。 海沧: 实时掌握最新动向 连续几日的厦鼓海域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小木船违规载客靠驳现象几近绝止。海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海沧街道、区农林水利局、区经贸局以及城管等相关部门都已派工作人员到第一码头、黄家渡码头、内厝澳码头驻点,了解最新情况,做好劝导工作,并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实时掌握码头最新动向。 (记者 吴耀东 黄晓波) >>资料 古老黄家渡 人文内涵足 在本报资深地理版编辑卢志明老师眼里,黄家渡码头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曾经是整个鼓浪屿最为繁华的货运码头。 “黄家渡码头在鼓浪屿位置处于中间,所以货运非常繁忙。”卢老师说,传说当年鼓浪屿由四大家族把持,而黄姓家族占据着黄家渡片区的位置,码头的名字由此而来。 卢老师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家渡码头还保持着细小石条铺就的原貌,石条一直向外倾斜延伸,方便木船在涨潮落潮时停靠,后来重新修建之后,小石条就变成了现在比较宽阔的石板了。 “在老厦门眼里,黄家渡一直是个不择不扣的货运码头,只是这几年载客靠驳现象才逐渐变多。”卢老师说,其实,黄家渡作为鼓浪屿原址不动的最古老的码头,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人文意义,关于黄家渡码头的传说同样数不胜数,值得游客去细细探究。专注其人文内涵,发展其旅游功能,或许是黄家渡实现本身价值的最好途径之一。 |
相关阅读:
- [ 11-21]厦门启用福建首个“客渡船和渡口安全管理系统”
- [ 08-14]黄家渡渡口快艇仍违规下客 执法人员劝游客乘渡轮
- [ 08-12]鼓浪屿黄家渡渡口今起关闭客渡运 禁止上下客
- [ 07-31]《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将于8月1日起施行
- [ 08-13]多部门今起联手开展厦鼓海域渡口渡船综合执法行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