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猪肉“泡”出牛肉味 业内人士称,小餐饮店、卤味店等的确可能“泡”出牛肉的味道。比起母猪肉加调味剂,市场上更常见的做法是“半真半假”,用猪肉掺着真牛肉或者真牛杂一起卖。母猪肉变身牛肉只需经过几道工序:购入母猪肉后,通过解冻、腌制、烧煮,并加入卡拉胶、胭脂红、牛肉香精等添加剂就能加工成“假牛肉”。 >>相关 低价“牛肉干”猫腻多 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许多号称原料为牛肉的“牛肉干”、“牛肉粒”等零食,也疑似并非使用牛肉制作。记者看到,多款重量达到100克左右的牛肉零食制品,售价却还不到20元。 市场上显然不会有亏本买卖。一位食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牛肉制成肉干损耗较大,平均五六斤牛肉只能风干一斤肉干,而根据目前牛肉的市场价格,一斤牛肉干单原料成本就要达到200多元。如果牛肉干每百克售价低于50元,连成本都不够的。因此,市场上的低价牛肉干,多数是有猫腻的“假牛肉”。 >>提醒 吃母猪肉有害健康 劣质母猪肉都是通过私宰渠道批发出售的,一般食用起来味道不好,也不利于健康。母猪肉为劣质猪肉,没有营养价值,它没有防疫部门检疫,通过私宰流通,本身会存在一些病毒、如囊虫等,食用后,有害身体健康。 厦门日报讯(记者 沈彦彦)昨日,有媒体曝光了福建三明红杏市场颇具“魔术色彩”的一幕:肥胖臃肿的母猪肉经摊贩一番抽脂“美容”,剔除肥肉和筋膜后变成了肌肉结实的牛肉。 “整容后”的母猪肉和牛肉很难分辨,当地已查获数千斤未检疫的私宰猪肉,给老猪“整容”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不少当地人就花了买牛肉的钱换来母猪肉,上当受骗。 那么,厦门有没有猪肉冒充牛肉出售的现象?如何辨别猪肉和牛肉?记者昨日走访了市场,并来到厦门几个定点屠宰厂采访业内人士。 现象 牛肉价格暴涨 “假牛肉”多了 近两年,牛肉价格暴涨,多地曝出“假牛肉”事件。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据介绍,牛的生长周期长,出栏最少要1年以上,猪一般出栏周期是4个月到半年。其次,牛的出肉折数低,一只1000斤的牛去除牛骨、牛头等,只能出400-500斤牛肉,出肉折数仅为体重的4-5折,而猪则可以达到7折以上。对于私宰供应者和部分不良餐饮商家,猪肉牛肉的原料成本要相差3倍以上。 除了原料便宜一大截外,用猪肉更能节约时间和燃料成本。据介绍,加工猪肉时间短,加工牛肉则需要更长时间,这也是有少数不法小摊小贩喜欢作假的另一个原因。 |
相关阅读:
- [ 08-12]11个月连降 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首度跌破20%
- [ 08-11]深圳明确限购不松 房市成交仍活跃
- [ 08-11]湖南安化黑茶来榕“搅局” 拟进军福建争夺市场
- [ 08-11]福清好货开拓深圳市场
- [ 08-09]三明菜市场惊现假牛肉 记者直击猪肉“变身”过程
- [ 08-09]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运行顺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