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开始时卖给废品站 别人说我这样太亏 记者自称是开餐馆的,想买餐盒,和大婶聊了起来。 大婶: “不负责清洗,你们要买,拿回去自己洗。” 记者:“这么脏,洗得干净吗?” 大婶:“他们拿去,煮了又煮,煮了又煮。” 大婶:“从三明来厦门已经多年了,原本去软件园只是收集些剩菜剩饭回家喂鸭子,一年前被一个在软件园收破烂的老头子叫去‘帮忙’,结果就开始收集起废弃的一次性餐盒。后来老头离开了,她就开始‘单干’。” 大婶:“第一次收集回来,废品回收站还收,我按一块钱一斤卖了,后来经别人‘指点’,说我这样太亏,卖给餐馆可以卖一块六一斤,后来就只卖餐馆了。” 记者:“都是谁来到这里购买餐盒呢?” 大婶:“周围的一些小炒店咯,虽然这些店多数开开关关难以长久,‘固定客户’不多,但总会有人找上门买,而且他们都是一次性全部买走的,我也因此总是先囤个几月,最近正囤着。” 大婶最终还是毫不迟疑地把这些散发恶臭的废弃餐盒卖给了号称“开餐馆”的记者。记者随机联系了几家餐馆,向他们推荐这种“二次”餐盒,果真有餐馆表示“愿意商量”,看来,大婶所说的销售渠道是确实存在的。 大婶甚至还“热心”地告诉记者,如果餐盒不够的话,她还可以帮忙再联系几个做同样生意的人。 【追问】 监管又是“三不管”? 几乎可以确定了,神秘大婶收集的这些臭不可闻的一次性餐盒,绝大多数都会流向餐厅,与无辜的消费者来个亲密接触。 面对如此荒唐的事情,监管又怎能缺位?可惜的是,监管似乎真就缺位了。 昨日下午,记者相继联系了环保、卫生监督、工商等部门,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收集经过使用废弃的一次性餐盒这事本身并不违反什么,而私下收集后交易的行为,则不属于他们的监管范围,即便能监管,也由于其隐秘性,监管起来也有心无力。 无奈之下,记者最终按照一位部门工作人员的建议,拨打了市长热线反映这一情况。 【链接】 崭新餐盒价格是二手餐盒三倍多 在批发市场按“个”卖的餐盒到了大婶这里变成了称“斤”卖。记者花去三块两毛钱拿回了两斤散发着恶臭的塑料餐盒,打开之后数了一下,一斤餐盒的个数大约在二十个,按一块六的价格,每一个餐盒的单价大概在八分钱,就算加上清洗的费用,也难超过一角钱。 对比之下,如果是正规批发的话,最便宜的塑料餐盒,每个也需要三角钱左右,这样算下来,正规餐盒至少是二手餐盒价格的三倍以上。 |
相关阅读:
- [ 03-18]厦门软件园二期内送餐小弟被撞飞出十多米 心跳一度停止
- [ 07-29]厦门洋快餐部分产品断货 多家涉事餐馆公示表清白
- [ 03-21]厦门第一医院旁几根钢管搭建成快餐店 已被拆除
- [ 03-16]夏商的“快餐产品”将在厦门便利店配售
- [ 07-06]厦门豪宅第二季度异军突起 厦门洋快餐加快跑马圈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