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翔安“以奖代补”建富美乡村 打造厦门东部新城区

2014-08-08 13:14:51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村民们在新落成的马巷山亭公园广场上惬意休闲。(张天骄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昨天,夕阳西下,翔安区马巷镇山亭社区,人们快乐的夜生活徐徐拉开帷幕。三五成群漫步而来的居民,惬意地坐在小公园里的石板凳上,聊着家常、说着趣事。

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如今铺开的是一场又一场大规模的“美丽行动”。以整治环境卫生为突破口,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家园镶嵌在厦门东部的美丽版图上。

小村庄的蜕变,是这片土地打造“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缩影。围绕美丽厦门“两个百年”的发展愿景,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翔安区正着力建设产业竞争力强、城区辐射力大、对台深度融合、生态优美宜居、社会和谐富裕,具有表率示范意义的厦门东部新城区。

发动群众 共同缔造美丽家园

新圩镇云头村群山环绕,清澈的池水,昨天把明媚的阳光,映射在路旁错落有致的别墅群里。村里党员群众自发捐资,对云头的公共场所、祠堂、慈济宫及小公园等活动场地进行改造,现在不少村民说:“走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家的感觉。”

用“以奖代补”这个强力的引擎来带动群众共同缔造美丽家园,是翔安打造富美乡村的一个重要理念。目前,该区已实施云头、吕塘等2个市级、10个区级“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总投资约4600万元。

马巷镇何厝社区办公室这两天很热闹,后天将在这里成立何厝社区“乡贤理事会”和“社区教育基金会”,群众纷纷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据了解,翔安在抓好项目实施指导、进度跟踪、质量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给予不同比例的奖补资金的同时,还在街镇、村居普遍成立乡贤理事会、居民理事会,让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以奖代补”的项目建设、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等“三个机制”一经推出,备受瞩目。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也正是深谙了这一点,翔安按照纯农村社区、村改居社区和城市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按照村(社区)和自然村(小区)等不同层级社区,因地制宜地推进共同缔造。

群策群力 奋力实现“富美”目标

新圩镇云头村村民陈贤水最近心情一直不错,因为云头村已与夏商中埔批发市场达成共识,走“农批超”经营模式,并在村里建立800亩夏商农产品基地。成片的菜地,郁郁葱葱的山林,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家家户户门前郁郁葱葱——村民们富起来了,云头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奖代补”,逐步形成“翔安版本”。该区已实施10类共195个项目,总投资约6960万元,包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文明生态村建设项目等。目前,170个建设类项目实现开工73个,25个活动类项目已全部开启。

盛夏的翔安,天风海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让这里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后发优势和区位优势,再一次凸显在世人的面前。在确立了“规划指导、项目带动,产业提升、城区拓展,对台先行、民生为本、统筹协调”的基本思路之后,翔安区提出,缔造美丽厦门,他们必须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区规划建设、对台交流、民生保障、生态保护、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旧是今后翔安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翔安区说,今后,他们还将继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紧贴群众的意愿和需求,集中力量办好为民惠民实事,切实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元晖这么看】

“富”和“美”

本报记者 王元晖

不少人都有相亲的经历。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前提下,见面看什么?看的,无非是对方帅不帅、美不美,打探的,无非是对方的腰包里是否藏有足够多的票子。

这个例子,听起来很俗,但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否认这个现实。不过,在实际相亲的过程中,有的人对“美”偏爱一些,有的人则更倾向“富”,当然,如果面前的女士既是“美女”又是“富婆”,相信大部分男士都会乐不可支。

牵手“美女”兼“富婆”或者“帅哥”兼“钻石王老五”的好事,只能说可遇不可求。但是我们的“富美乡村”建设,“富”和“美”却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美”,才可能推动“富”;没有了“富”,再多的美景也会黯然失色。

“富”和“美”,不是反义词,更不是矛盾体,然而要真正把它们统一在一起,还是颇费工夫。只要我们多花力气、多流汗水,“鱼和熊掌”一定可以兼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