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集美今年将投2.7亿打造宜居环境 做到“点线面”结合

2014-08-04 06:28:31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距离园博苑不远,一条风光明媚、绿树成荫的滨水运动休闲带——环杏林湾绿道已经局部投入使用,这条总长26公里的环湾绿色长廊,犹如一个大公园,在今年5月份,长约2.6公里的公共自行车道示范段也开始面向市民开放,人们在这里散步、骑车,不仅能远眺园博苑和集美新城的美丽景致,还偶尔能捕捉到白鹭划过水面的优雅身影。

几年前,杏林湾周边还尽是杂乱无章的鱼塘和荒地,随着集美新城的开发建设,杏林湾区整体环境也越变越靓,这让附近的居民很是自豪:咱家门口就有最漂亮的风景!

杏林湾的“蜕变”,只是集美区近年来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在省、市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厦门”行动的大力推动下,集美区快速、系统地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宜居环境建设“攻坚战”。

以“一年全面深化,三年明显改观,五年整体提升”为目标,今年集美区将投入2.7亿元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做好“三边三节点”、美丽乡村、公路铁路沿线整治、流域治理等工作,“连点成线扩面”带动整体环境提升,努力打造“美丽厦门”示范区。

独特而厚重的人文底蕴,是集美城市建设发展离不开的“土壤”。将“人文集美”元素融入宜居环境建设,提升了这场“攻坚战”的内涵,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共同缔造思路。

相关部门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尊重地方原有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嘉庚路一带的环境提升整治中,建设单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保留了嘉庚建筑风格,并对部分与当地人文氛围格格不入的现代建筑进行改造,增加了仿古清水砖砌筑、仿花岗岩条石墙面、嘉庚瓦等工艺,恢复了嘉庚故里应有的样貌,改善了原本略显杂乱的街区景象。

得益于宜居环境建设的丰硕成果,集美区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区的技术评估,辖区灌口镇、后溪镇通过环保部复核,荣获 “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此外,灌口镇还是我市唯一的省级宜居环境建设示范镇,灌口镇田头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链接】

“点线面”结合 扮靓宜居环境

宜居宜业的美丽集美。(高爱民 摄)

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集美”,今年,集美区专门制定了“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了集美的宜居品质。

【点】

高品质生态环境 打造“美丽乡村”

灌口镇田头村村民吴加泽近来心情很舒畅:村里实施环境整治以来,他家门前的泥土路换成了水泥路,门口破损的石头墙也修葺一新。在院子前的一角泥泞空地,吴加泽种上了鲜花蔬菜,原先破败的旧屋一下子变成了赏心悦目的田园小院。

作为集美区“美丽乡村”试点,田头村近年来加大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先后进行了村庄道路与立面整治、环境提升、弱电缆化、村庄污水工程建造、自行车慢道系统建设、滨水步道建设等项目。

现在走进田头村,潺潺的溪流绕过成片的仙景芋田,平坦的道路连接起整洁崭新的楼房,一个现代型的“美丽乡村”已经成形。村里已成立农业合作社和村集体旅游公司,今后,田头村将依托环境提升,结合溪流、绿道和过境公路开发等建设,保留当地田园风光,因地制宜发展“田园-白鹭”农业生态旅游和“仙景贡芋”等特色农业种植。

像田头村这样,今年集美区还将在后溪镇后溪村、灌口新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 “我们尽可能合理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深度挖掘和传扬历史古镇古村传统文化,把美丽村庄建设,与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打造一批建筑美观、环境整洁、配套完善、具有自然生态气息的宜居新村,力争做到‘百姓富生态美’。” 集美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集美区正在杏林街道宁宝社区等城市社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这些美丽乡村和示范社区为“点”,形成环境整治“串点成线、连线扩面”的效应,并向棚户区,以及山边、路边、水边,城市中心节点、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等“三边三节点”区域拓展,形成全景扫描式、“无死角”的宜居环境整改,打造舒适怡人的生活、工作环境,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今年,集美区还先后实施了一批公园绿地的新建及改造提升项目,灌口东部新区公园、兑山公园、后溪公园、宁宝公园、文滨社区公园等多个公园项目相继开工或者投用,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出门见绿地”。

【线】

山海绿道、夜景工程增添城市魅力

结合瑶山溪上游整治,串联起灌口市民活动中心至双龙潭生态运动景区一路的风景,一条长达2.4公里的观光旅游慢行道——田塘绿道日趋成形。这是一条飘荡在厦门西部山地的绿色玉带,也是厦门首条“山海相连”的绿道:宽度达60米的绿道伴随溪水蜿蜒而行,沿途配套有慢行休闲步道、自行车道和景观项目,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绿色户外空间。将来,市民可以骑着自行车感受这段厦门“最美绿道”的绝佳风景。

除了田塘绿道以外,从双龙潭至坂头水库,还将打造为全程23.5公里的市级山体绿道;环绕杏林湾,正在实施的景观提升改造和绿道建设工程长达26公里;在滨海区域,从新阳大桥至集美大桥沿岸将打造为省级滨海绿道……一条条“绿色长廊”,提升了集美区宜居环境的生态品质。

在打造景观的“线性提升”方面,自2005年开始,集美区平均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打造夜景工程,先后推出集美大桥至厦门大桥岸线夜景照明工程、集美大桥至鳌园夜景工程、高校夜景工程、城区主干道夜景工程,“点亮”集美的夜晚。

公路、铁路沿线是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为此,集美区加快公路、铁路沿线规划整治,以沿线村庄和企业厂房为重点,开展植树绿化,进行生态保育。位于厦门北站附近的后溪镇后垵村东厝寨小组就处于高铁沿线,去年以来,东厝寨开始了“绿化、美化”工程,对村里特别是高铁沿线的房屋进行外立面修缮,并鼓励村民在楼顶、阳台种花种草,美化环境。

“对于交通要道沿线的企业,我们分别进行立面改造或厂房搬迁,下大力度治理污水垃圾废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集美区共投入9000万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快线沿线整治,现在,在这些快线沿线,初步形成了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扮靓”了厦门的门户。

此外,集美区从2010年开始就启动城市道路景观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嘉庚路、集源路、银江路、杏滨路、杏前路、浔江路等辖区主要道路在内,都进行了道路市政配套修建、道路两侧建筑翻修、道路夜景提升,为市民出行创造了更为安全、优美的环境。

【面】

流域整治恢复“青山绿水”

家住灌口黄庄的退休居民老颜最近养成了新习惯:每天傍晚吃过饭,他都要出门到离家不远的溪流公园散步半小时。去年,家门口的瑶山溪风景湖公园正式建成了,公园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风光怡人。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原本就在风景湖一带的“塔仔塘桥”等古迹也被很好地保护起来,随着新公园的落成,为更多人所知晓。

这个岛外最大的溪流带状公园,迅速变成灌口的一个新“地标”。而风景湖公园现在的怡人风光,正得益于瑶山溪综合整治工程。

发源于小龙潭北侧山体的瑶山溪,集美境内三大流域之一,河流全长超过10公里,流域面积近16平方公里。几年前,集美区启动了瑶山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为重点,沿途分段进行清淤截污、生态护坡及岸线景观建设。处于瑶山溪流域中段的风景湖片区,也历经了截污整治和生态恢复,从一条散发臭味的水沟,“变身”成为清澈、灵动的景观水体。

根据集美区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的要求,瑶山溪流域的分段整治加快推进。瑶山溪上游,就是田塘绿道,慢行道建设将结合周边枋塘、排前、下村、上塘、前山农村环境整治、污水收集处理,为绿道“配套”更为清澈的水体景观。

在瑶山溪中游,也就是风景湖公园片区,主要配套建设河道整治工程、景观工程和市政道路工程已基本完成。流域下游的蒲林村、林坑社及前场片区,将按照“三整治三提升”的要求对旧房裸房、农村污水、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改善村容村貌。

为了让瑶山溪水彻底摆脱污染,在整条流域沿线都分布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在风景湖公园,一个日处理量达5000吨的污水处理站已经投入使用,处理后的再生水引到上游补水和公园绿化灌溉,实现“中水回用”,既净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

串点成线、扩线成面,集美区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小流域整治,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目前,集美辖区的三条溪流——瑶山溪、后溪、深青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瑶山溪流域整治基本完成。

集美区表示,今年,集美区将继续推进“三溪”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同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恢复“青山绿水”的生态面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