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肝炎日”,本报特邀第一医院专家执掌市民热线 ■专家提醒:目前正值甲肝、戊肝高发季,猪肝、海鲜要烫熟才能食用
管不住嘴,当心染上戊肝病毒。漫画/林聪敏 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 通讯员 闵莉)昨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重新思考”,旨在重新正视病毒性肝炎这一人类的“沉默杀手”。目前,常见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这些肝炎病毒可致急、慢性感染和肝脏炎症,可能引发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可夺去近140万人的性命。 昨日,本报特邀第一医院杏林院区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家俊执掌本报市民热线,为市民解答肝炎及戊肝疫苗接种问题,市民来电踊跃。刘家俊提醒,夏季是甲肝、戊肝的高发季,市民应注意饮食卫生和手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警报】 危害已超甲肝 病情更加严重 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数量已由9.75%降至7.18%,由全球高流行区降为中度流行区。然而,肝炎在某种程度上仍被忽视,尤其是最晚被发现的戊肝。 据国家卫计委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戊肝发病人数已连续两年超过甲肝,死亡人数更是远超甲肝。戊肝病死率约1%-5%,而甲肝仅0.01%。在成人中,戊肝的发病与病死率居各型病毒性肝炎首位,住院费用约1-2万元,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刘家俊说,仅他所在的科室,每年大约接诊戊肝患者100多例,“与甲肝不同的是,戊肝主要感染人群是成人,临床中接到的成人黄疸肝炎患者绝大部分都是戊肝。” 感染戊肝者,多数起病较急,患者会出现发热、疲乏、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等全身及上消化道不适,常见黄疸,表现为皮肤、黏膜、眼白发黄,小便呈浓茶色。 刘家俊说,戊肝症状与甲肝类似,但病情较甲肝更重,病程更长,戊肝最长潜伏期可达75天,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乃至死亡。 【病因】 人畜共患病,求“鲜”之后易得病 刘家俊介绍,戊肝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除了戊肝患者、亚临床感染者为传染源外,猪、牛、羊、鹿、鼠、狗、猫等携带戊肝病毒也可成为戊肝的传染源,摄入被污染的水源或带有戊肝病毒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可能会患上戊肝。 其中,猪是戊肝最主要的动物传染源,研究发现,我国80%以上的商品猪携带戊肝病毒。此外,厦门人常吃海鲜,而海鲜尤其是贝类,被戊肝病毒污染的可能性也较高。 不少市民一味求“鲜”,喜欢生食海产品,或在吃火锅时为求肉质鲜嫩,将海鲜、猪肝等涮一涮就大快朵颐。对此,刘家俊提醒,生肉或半熟动物肉制品、海产品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否则,未被杀死的戊肝病毒可能缠上你。 |
相关阅读:
- [ 09-22]地铁“禁食”同时也要解决“进食”难题
- [ 05-30]剩菜剩饭应该被处罚吗?
- [ 06-21]福州“文明餐桌”倡导“文明节俭” 持续到11月
- [ 08-10]软件园"放心餐厅"开业 将解决3万多人就餐难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