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泽
厦门晚报讯(记者 刘丽英)媒体报道过,一位母亲为了挽救脑瘫的大女儿,再次怀孕生下小女儿,并通过高新医学将小女儿的胎盘组织存入有“生命银行”之称的干细胞库,培养成治疗所需的干细胞。之后,妹妹的干细胞移植到脑瘫姐姐体内,治愈了姐姐。如今,厦门也有这样的“生命银行”了。 昨天,在2014年海峡技术转移厦门大学专场暨转化医学与技术成果产学研对接会上,中源协和福建省干细胞库正式揭牌、启动。这个干细胞库位于翔安火炬高新产业园区,由厦门大学医学院与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共同组建成立,是我省唯一的干细胞库。 中源协和福建省干细胞库常务副总经理林建强说,生命起源于细胞,人体衰老是由于干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干细胞学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来源可靠、采集简便、亲缘性强的干细胞,开展疾病治疗和延缓衰老。例如,新生儿胎盘、脐带中富含大量干细胞,假如在新生儿诞生时,运用技术将其中的干细胞提取并储存在“生命银行”里,当需要应用时,即用即取,安全方便。“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应用。4年前,一名3岁患儿被确诊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孩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储存了一份脐带血,之后患儿接受了自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获得成功。”林建强说。 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刘祖国教授说,成为干细胞研究基地、干细胞库必须具备严格的条件,经过严格审批。以往厦门没有干细胞库,市民若要储存,必须到外地,增加费用,也可能因为运输等原因造成麻烦。如今,家门口有了干细胞库,市民若有需求,可拨打咨询电话;签订合同后,干细胞库工作人员就可到医院提供服务。 人物专访 “干细胞之父”吴祖泽:厦门可发力干细胞产业 记者 刘丽英 在昨天的对接会上,中科院院士吴祖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被称为“干细胞之父”。 干细胞产业是朝阳产业 “所谓干细胞治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造血干细胞治疗白血病。这个技术已有半世纪的临床应用历史,已经比较成熟。还有一种将被临床广泛应用的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目前在国外对该细胞正处临床研究阶段,将可能对200多种疾病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吴祖泽说,譬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些急性反应,给病人输入间充质干细胞,就可减轻反应。间充质干细胞还对重症肝病、肝硬化、红斑狼疮都有较好的疗效。 吴祖泽认为,细胞治疗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传统医疗手段之外的第三种途径,为多种难治性疾病治疗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是21世纪的医学核心。“干细胞产业堪称朝阳产业,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有巨大的市场缺口,全球市场到2020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我国有13亿人口,但目前整个干细胞产业只有区区50亿元的规模,与我国的人口水平很不匹配。如今厦门也有了干细胞库,意味着可在这方面发力。厦门大学可联合中源协和,加快干细胞产业研究尽快向临床转化。” 应加强公共细胞库的建设 吴祖泽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分成自用库和公共库。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公共脐带血库发展相对缓慢,急需通过提高库存量、开展科研等方式,加快这一公共平台的建设。 “经卫生部批准,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地已经建设了多个公共脐带血库。”吴祖泽说,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我国公共脐带血库中已经储存了3万份到5万份,私人库由于更具商业价值,储存了约50万份。但在美国,公共库存量超过30万份,私人库约有100万份。美国每年使用库存量为2000多份,而我国只有几十份。“因为公共库存量少,配型成功率低,加上临床使用研究不够,患者难以从中受益。”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公共脐带血库建设投入,避免公共库低水平维持的现状。 |
相关阅读:
- [ 07-02]福厦漳三城三人同捐造血干细胞:生命接力,真情相“髓”
- [ 06-28]漳州首捐造血干细胞 三城三人同献爱心属全省首次
- [ 06-28]厦门、漳州、福州三城上演捐髓生命接力
- [ 04-21]27岁青年两次捐骨髓给同一女孩 首次捐献曾孤单落泪
- [ 04-11]厦门志愿者为德国女童捐献造血干细胞
- [ 04-10]85后青年两次献骨髓 闽首例非亲缘二次造干捐献
- [ 12-25]福州女生孤身上北京讨债20万:相信邪不压正
- [ 11-01]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生命影响生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