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张明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的具体要求,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先行先试,蹄疾步稳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今年3月,厦门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紧接着制定《厦门市2014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案》。实际上,去年7月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就已边谋划部署、边探索试点。今日起,本报推出“厦门深化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展现一年来厦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首次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统筹全局引领厦门城市发展。“三规合一”是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平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今年3月,厦门成立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为组长,市领导刘可清、林国耀等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国土、发改三部门为牵头单位开展“三规合一”编制工作。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工作,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通过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厦门初步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了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联动管理和业务协同平台。本月底,平台系统就将进入试运行阶段。也就是说,通过“三规合一”,打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空间平台和管理平台,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土地使用指标、空间坐标“三标”的衔接。 避免“规划打架” “差异图斑共12.4万块,面积306平方公里”,市规划局副局长王伟介绍,这是几个月来,厦门摸清的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在建设用地上存在差异的情况。 按传统路径,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大规划的编制部门分别是发改委、规划局和国土房产局。由于规划主体不同,技术标准、编制方法、规划期限不一,导致规划间存在差异,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相互矛盾,削弱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规划频繁修改,无法在城市形成明确的建设和保护空间,不利于形成生态优良、功能合理、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多规各自为政,使得空间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脱节,规划无法紧扣城市发展脉搏,往往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不足,造成投资浪费,不利于民生发展。“三规合一”工作就是要让这些规划在“一张图”上达成“共识”,不再各说各话。 (下转A02版) 名词解释 三规合一 “三规合一”就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三个规划基于城乡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三规合一”是合理布局城乡空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 现代城市的演进表明,城市虽然不可能仅仅通过规划生成,但一个好的规划却能让城市发展得更加健康。“三规合一”的“一张图”不是法定规划,但它是一个统筹编制的规划,是打破藩篱、协同一致的规划,对摸清城市家底,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引导,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打破藩篱的过程,不是规划信息的简单划一,它是建立在海量的调研、协调工作基础上的。几个月来,规划、国土和发改三个部门,多次和海洋、市政园林、水利、环保、经济发展、农业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就各类用地控制线划定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就用地线划定和具体项目的筛选和区政府多次协调。经过不断的部门协调和市区联动,城市发展“一张图”才能基本成形。 |
相关阅读:
- [ 07-16]漳州中心城区公交规划通过评审
- [ 07-10]城市新规划应多为老建筑让路
- [ 07-09]厦门集美今年新增六个社区公园 一出门就能见绿地
- [ 07-04]当“规划之父”遇上“规划之神”
- [ 07-04]官员成“规划之神”,监管制度何在?
- [ 07-04]“规划之神”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亵渎
- [ 07-03]连江与福大签战略合作协议 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
- [ 07-03]京津冀一体化要能驱霾疏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