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发电平台”上有风轮下有水轮。 厦门晚报讯(记者 吴笛 实习生 王谦 图/舒田)这几天,椰风寨海滩多了个“铁家伙”,上有风轮下有水轮,全身“钢筋铁骨”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个铁家伙名叫“海风海浪同步耦合漂浮式海上发电平台”。说白了,就是在海面上收集海风、海浪、海流的能量进行发电的平台。按照计划,今天下午1点左右,这一平台将正式下水投入实用性工程试验。该发电平台由中汇明(厦门)海上发电研究院自主研发,装机容量为100千瓦。 据介绍,该平台将在轮船的拖曳下在厦金海域土屿岛北侧停放漂浮。随后,巨大的锚将沉入海底,将这座重达80吨的庞然大物牢牢地固定在海面上。 据该海上发电技术的发明人巫明茂介绍,该平台长、宽均为12米,高3.5米,由2个风轮、8个水轮和24个集浪浮体构成。其中,风轮收集海风的能量,水轮收集海流的能量,浮体收集海浪的能量,所有能量都耦合汇集到平台内部,带动4台发电机工作。平台的额定发电功率为100千瓦,最高时可达160千瓦。这一技术一旦规模化应用,发电成本将低于0.3元/度。 目前,这一试验性平台产生的电力还不能传输到岸上,如果试验成功,可供给平台上180盏1000瓦的碘钨灯照明。巫明茂还说,利用这种方式,每2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只需要3平方公里的海面,平台自动运行,不需人工操作,不消耗任何燃料,也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利用方式。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的海洋能发电装置都只是“单一模式”,而同步在较大海域面积上收集海风、海浪、海流的能量用以大规模发电,是中汇明(厦门)海上发电研究院首创。平台可以选择性地布放在10米至200米深的海域,收集海浪能的浮体可以向四周延伸100米,扩大吸纳海洋波浪的范围。 【人物侧记】 57岁民间发明家 10年只做一件事 光着脚丫、皮肤黝黑,在沙滩上和潜心10年研究的发明在一起,57岁的巫明茂感觉挺自豪。2000年之前,巫明茂是江西赣南师范学院的一名化学老师,后来辞职专心搞科研。巫明茂告诉记者,10年来他只做一件事,就是做发电平台的研发。 谈及10年来的收入来源,巫明茂坦言,老婆打工支持他搞发明创造,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各项试验上。几年前,他的事迹引起厦门市泉州商会会长苏福伦的极大关注,这位曾在电力系统工作三十年的资深前辈提供了各种帮助,斥资2000多万元成立中汇明海上发电研究院和一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苏福伦告诉记者,他们前期已经投入了2000多万元用于研发,准备再筹集后续资金建造一座5万千瓦级的海上发电场。他表示,20万千瓦机组的海上发电平台需要3平方公里的海面,基本上一度电的成本在1毛钱左右,不仅运行成本少,而且还更清洁环保。 |
相关阅读:
- [ 04-25]用泥土发电 厦门理工学生制作创意环保“照明盆栽”
- [ 02-26]《谈判冤家》剧组车辆在厦门占道 发电车“嗡嗡”叫扰民
- [ 01-12]厦门一居民自家屋顶发电 九个月赚万元
- [ 07-08]天气高烧自家发电也升温 厦门已受理13户个人光伏电站
- [ 06-27]厦门业者酝酿更"接地气"的光伏应用 阳台帮你发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