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吃人"水坑有望得到全面整治 多举措加强安全管理

2014-06-25 18:20:39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声音】

先把采石坑的安全管起来

“对采石坑,要先把安全管起来。”同安区常务副区长陈国栋表示,同安区很重视采石坑的问题,近期将研究具体处置方案,进行有效的整合过渡。过渡期后,采石坑拟进行全封闭,土地或纳入政府储备范围。

洪塘镇党委书记林进柱说,目前关于采石坑的处理还在提交方案阶段。已形成的综合整治方案,对采石坑的土地再利用、消除安全隐患等具体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洪塘镇镇长陈元庆说,镇里专门针对采石坑隐患开了会,通知各村进行摸底和安全巡查,预计本周可完成全部调查工作,下周将对缺失警示标志的采石坑、水塘等,集中设置警示牌。

洪塘镇的采石坑所在的土地多为村集体所有,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多方利益。由镇政府牵头提交的整治方案,将对采石坑进行科学合理利用,“该围的要围起来,整治过后作为发展用地”。

政协建议

水坑危险涉及部门多,一定要明确管理责任人

民建届别政协委员曾提交了《关于整治修复厦门采石坑的建议》的提案。昨日,记者联系了提案执笔人之一,思明区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刘万信。刘万信说。这个提案是在针对采石坑修复问题新型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已收到市规划局的答复函。

“这个问题涉及安监、国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协调好监管工作,防止因为交叉管理而出现管理的空白。”刘万信说,不论是采石坑还是其他施工遗留的水坑,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影响生态环境。

“由于没有责任部门进行管理,没有防护栏或防护栏不完善,没有安全警戒区,这些水坑很危险。”刘万信建议,暂时还无法改造或回填利用的“吃人坑”,一定要明确管理责任人,设置防护栏及警示标志,并经常派人巡视确保安全。

对于一些可利用的深坑,政协委员们还建议可建运动休闲公园。比如,岩壁完整性好、不透水、现状坑底无水的,可以改造为攀岩、探险、野练、军训的场所;靠近水体、面积较大的,可以通过引水变成人工湖,周边进行绿化后作为湿地休闲公园。像同安洪塘镇下墩村几个相连的采石坑,就可以作为人工湖,还能拓展划船、钓鱼等休闲项目。

有的深坑,则可以回填造地,作为土头垃圾填埋场或重点工程土头消纳场,有计划地造地。回填时应有专门回填设计,确保回填质量,做到回填一个采石坑就增加一块用地。

规划方案

对岛内外十多个矿区初步分类,明确治理和利用方式

记者了解到,市规划局已编制的《厦门市受损置地规划研究》采取三类治理以及利用措施——复垦复绿,修复生态;开发为生态休闲公园;进行旅游休闲综合开发利用。对岛内外十多个矿区初步分类,明确治理和利用方式。

本报昨日报道的同安区洪塘镇矿坑,就属于将进行旅游休闲综合开发利用的。规划还明确复绿工作以各个区为责任单位,国土局做好指导工作。

刘万信建议,整体的规划出来了,还希望具体的工程项目能够落地,相关部门应早日拿出具体的修复治理方案,把一个个大坑都利用起来。

【追踪】

翔安 辖区内的水塘边都要设置警示标志

曾吃过人的“母子潭”没有警示标志,本报昨日的报道再次引起关注,翔安区农林水利局表示,将要求各镇街和村(居),在辖区内的水潭边都要设立警示标志。

昨天,记者沿内厝至新店莲河的道路一路走访,看见沿线农田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塘,有的是鱼塘,有的是用于灌溉的水潭。其中,大部分水塘没有警示标志,只有少数灌溉水潭边立了警示牌。

在内厝镇小光山村口,有一个约两三百平方米的水潭,水平面基本和周边的农田齐平,旁边立着一块“水深危险”的简易警示牌。附近村民表示,村里人都知道这口水潭很深,会提醒孩子别靠近。只有一次有人掉下去,是一对夫妻在这里打架时不慎滑落,幸好被及时救起。

靠近厦大翔安校区的沙美村口也有一个大水潭,早年曾是周边一家石材厂的排水池,池水白得像牛奶。后来经过治理,水质恢复了,供周围农田灌溉。因水太深,新店镇相关部门在这里立了两块警示标志。

“暑假快到了,我们会发文给各镇街,让他们通知辖区各个村,要在一些危险的水域立警示标志。”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晚报报道的那种“母子潭”,将会特别提醒各镇街重视,水利部门也会全程监督,避免再次发生溺水事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